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应松的小说《夜深沉》依然关注农民的生存,不过视角稍微游移,即关注城市务工农民的回乡之旅。城市务工农民有回乡建房愿望。从隗三户的一系列遭遇,以及最后他的惨死,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人的生存状态相关的社会问题。这篇小说也显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32.
"国民"话语是近代以来中国启蒙思潮演进的主题.如何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培育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新国民,凝结了数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智慧与探索.陈独秀在批判反思中国国民性问题的基础上,勾画了一幅现代公民的精神图像,提出了重构现代新国民的多重维度,开启了中国国民性论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3.
相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学世界史教材,民国时期陈衡哲所著的中学教材《西洋史》更胜一筹。其文风引人入胜,其提倡的用整体的、全球的、强调人类历史纵横发展的眼光来观照世界历史的观念更是难能可贵。欲改变现行中学教材的现状,在转变编撰教材理念的同时,还需要真正集学术与写作功力于一身的"大家"亲自来编写。  相似文献   
34.
李新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5):31-32,36
陈子龙和艾南英同为明末文学领袖和爱国志士,发生在二人之间的一场关于散文复古取向的文学论争,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而关于此次论争的具体时间,史料记载多有抵牾,而当今研究者说法或闪烁其词,或主观臆断成分大,还需要进一步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35.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活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还是组织形式的确立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逍遥者,休也,无何有也,不执一切是非,直至无语。其亦学,学会休却,学会损去,直至休无所休,损无所损,由"有所待"而"恶乎待",心自回归无为本初,于是,绝学无忧。所谓的得意忘形,所谓的为为不为,学为不学。其亦积,为休却损去之积,为心灵的宽大再宽大乃至无限宽大之积。可见,真道非由空中楼阁,说有而有。"求道有可必",必如鱼而鲲而鹏,必如宋荣子之不曾入流至列子之入流但不全了了,再至庄子之为道了了而逍遥游,其学其积何其艰巨而高邈。而更实际地说,求道者,求捐势削迹,再求寥已吾志,直至求无所求。以此无蓬而广漠之心,兼怀万物,和天下,为逍遥游。因而,道之学、道之积,迥于俗之学、俗之积。而陈鼓应先生的主要问题是以俗之智去解读脱俗之智,"小知不及大知",于是,并不了了。  相似文献   
37.
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一直非常强调通过心理改造加强道德建设。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控制人心,以巩固自己在广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亦显示出他对当时社会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现状的深沉忧虑,并力图加以改观,为民族复兴奠定良好的民众心理基础。陈济棠当年对社会病态心理的分析和针砭,至今亦仍有值得我们惕厉的内容。本文还将陈济棠的心理改造主张与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思想进行了比较,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陈氏的心理改造主张。  相似文献   
38.
对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序经一生关心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富强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 ,认为只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中国才能走向现代化。其主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着进步意义 ,应予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39.
从酷儿理论的视域出发,以陈染的《破开》和《私人生活》为基点,探讨这一性别理论与陈染小说的契合点,说明陈染在追求两性平等方面做出的另类努力。  相似文献   
40.
陈染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热闹”之外,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她的作品以女性为题材,但又不囿于性别,体现了现代女性刚柔相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