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3篇 |
综合类 | 6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与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为赤胫散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试赤胫散挥发油抑菌活性。结果: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从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中分离出5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鏊定率为36%,从贵州野生赤胫散中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鉴定率为30%。两种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异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贵州赤胫散挥发油无抑菌活性。结论:贵州赤胫散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棉子油酸,亚麻仁油酸,植醇,但其含量不完全相同,而且每种赤胫散辉发油都含有其特异组分。两种不同来源的赤胫散挥发油都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2.
诸平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2):78-80
从1934年以来,湖南科技期刊入选CA数据库累计有21种,最早入选的科技期刊是《湖南地质勘探A辑》(Geol.Survey Hunan,Mere.Ser.A),1934年入选CA数据库;入选最晚的是《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 1672-5298),2003年入选CA数据库。累计收录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从1981年以来累计被CA数据库收录了1900余条。2003年度有收录记载的13种科技期刊,全部是湖南高校学报,年度收录量最多的期刊依然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63.
以五水硫代硫酸钠和五水硫酸铜配制冷溶液,氢氧化钠配制热溶液,利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基底在两种溶液中循环浸泡的化学浴沉积法制备氧化亚铜薄膜。对沉积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讨论,并将制成的薄膜样品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从多方面证实了合成的材料为纳米量级的氧化亚铜薄膜。构成薄膜的颗粒粒径约为十几纳米,每经过一次循环,薄膜厚度增加11~12nm.氧化亚铜对波长在200nm到500nm范围内的光有较高吸收率,禁带宽度计算值约为2.18eV. 相似文献
64.
安徽琅琊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安徽琅琊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种子植物132 科、522 属、925 种,其中裸子植物8 科、21 属、39种,被子植物124科、501属、886种。分析表明,琅琊山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区内132 科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种分布型,522 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 种分布型、14 个变型,区系表现为温带性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植物区系与安徽清凉峰、马鬃岭、福建龙栖山、浙江古田山关系密切,与安徽皇藏峪和山东沂山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5.
The Co-61.8 wt% Al nanoparticles of 45 nm were prepared by hydrogen plasma-metal reaction (HPMR) method. The nanoparticles display core shell structure with Al13Co4 and CoAl core and aluminum oxide shell (about 2 nm).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nanoporous fcc-Co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successfully by chemically dealloying the Co-Al nanoparticles at room temperature, whereas, without ultrasonic irradiation CoAl phase could hardly react with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t 323 K the Co-Al nanoparticles could be dealloyed to fcc-Co and hcp-Co phases even without ultrasonic irradiatio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dealloyed nanoparticles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alloyed sample without ultrasonic irradiation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icrojet and shock-wave induc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give rise to particles size reduction, interparticle collision and surface cleaning, and accelerate the dealloying process and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66.
吴海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4-86
虫害、菌害对文物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防治.本文主要介绍文物科学保护中薰蒸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7.
通过近几年来对《化学海洋学》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归纳与总结,提出关于《化学海洋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案的设计、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化学海洋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8.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乙二醇的合成工艺路线,并对部分路线的优缺点做了表述。 相似文献
69.
本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上修饰了一层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薄膜,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新型的基于电流响应的碘离子掺杂的聚吡略修饰电极;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此修饰电极对碘离子的响应是基于碘离子在PPy膜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掺杂平衡以及PPy膜中的碘离子在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制成的电流型电极对5.0×10-2~1.0×10-5mol/L的碘离子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测下限为6.0×10-6mol/L,具有线性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
金佛山岩溶生态系统初步探讨--岩溶泉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岩溶水化学性质方面对金佛山岩溶生态系统作了初步的分析,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岩溶泉进行对比性加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出露的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和岩溶强度存在较大不同;具有不同海拔高度的小鲵泉和双龙泉水化学性质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