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6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1558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951.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structed an “applied core collection“ for phosphorus (P) efficiency of soybean germplasm using a GIS-assisted approach.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oot architecture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architecture and P efficiency and its possible evolutionary pattern. Our results found that: i) root architectur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 efficiency in soybean. Shallow root architecture had better spatial configuration in the P-rich cultivated soil layer hence higher P efficiency and soybean yield; ii) there was a possible co-evolutionary pattern among shoot type, root architecture and P efficiency. The bush cultivated soybean had a shallow root architecture and high P efficiency, the climbing wild soybean had a deep root architecture and low P efficiency, while the root architecture and P efficiency of semi-wild soybean were intermediate between cultivated and wild soybean; iii) P availability regulated root architecture. Soybean roots became shallower with P addition to the topsoil, indicating that the co-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architecture and P efficiency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opsoil fertilization. Our results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soybean root traits and P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52.
利用高等代数中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以及解析几何中二次曲线的有关理论,通过两个定理的证明,给出了一种化简一般二次曲线的统一方法.  相似文献   
953.
954.
分析了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早期作品《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所具有的相当复杂的性格结构。从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埃.弗洛姆关于人的不同类型的性格取向与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关系理论的角度,探讨该剧中人物悲剧的根源,揭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重读《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5.
杨志军  顾永强  刘畅 《科技信息》2007,(36):229-230
实现了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在AYSYS软件中的参数化设计,模块的二次开发和有限元应力分析,提出了一种齿轮强度校核的新方法,为齿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56.
野外测量中交会法原理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野外测量中前方交会法和侧方交会法的定义及计算坐标的公式,推导出了待求点的坐标精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57.
地黄块根水提液对地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黄块根浸提液(Rehmannia glutinosa root extracts,RRE)对地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寻找地黄连作障碍原因及减轻连作障碍的途径.方法:采用培养试验法,用不同浓度的RRE处理地黄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当RRE质量浓度为0.006 5g·mL-1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根长、苗高和根长/苗高与对照差异显著,具有量效关系,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强;当质量浓度0.052 0g·mL-1时,则抑制种子的萌发.结论:地黄块根汁液存在化感物质,土壤中的地黄块根分泌物及根系溃烂腐解所释放的化感物质是抑制地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黄连年种植减产绝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8.
以乙醇-水为提取体系,分别采用回流法、超声法、微波法,探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对野波罗蜜根皮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依次为9.43%、9.52%、9.96%.  相似文献   
959.
《武夷科学》2019,(2):97-102
在土培条件下,通过用不同种植密度的大蒜与四种烤烟品种K326、翠碧一号、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进行共培来测定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烤烟种子发芽、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影响,并计算化感效应指数(RI)。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品种烤烟均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烟草的发芽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较强的表现在云烟87品种,其发芽指数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393。大蒜根系分泌物在对不同品种烤烟生长的影响中,对不同品种烤烟的根长和鲜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苗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长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336,表现在云烟87品种,化感效应最小时为0.043,表现在红花大金元品种;苗高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334,表现在翠碧一号品种,化感效应最小时为0.021,表现在K326品种;根长化感效应最大时为0.694,表现在K326品种,化感效应最小时为0.152,表现在翠碧一号品种。  相似文献   
960.
脱落酸对水稻根系生长素合成与运输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处理水稻幼苗根系,观察水稻初生根根长、冠根数目、侧根数目及长度、DR5::GUS转基因材料GUS活性、生长素的合成及运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变化.结果表明,ABA可以抑制水稻初生根的伸长、冠根和侧根的发生和伸长,并且抑制效应呈现剂量效应.DR5::GUS活性在整个根系中随ABA处理浓度升高而减弱,但根尖部位的DR5::GUS活性经过ABA处理后表现增强;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YUCCA2、YUCCA4、YUCCA7,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3、AUX5、PiN1b、PiN2、PiN5a、PiN9、PiN10a均显著下降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