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运用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和区域应力场研究结果,探讨埕岛地区古生界构造和地层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三叠纪末期-始新世,在郯庐断裂左旋→右旋"往返式"走滑运动控制下,埕岛地区古生界经历了"挤压倾伏褶皱、拉张反转成山、差异走滑定型"3个阶段。三叠纪末期,在郯庐断裂左旋走滑运动下,埕岛地区NE-SW向挤压、北西向倾伏褶皱,形成西、中、东3个逆掩断块体,差异隆升作用造成古生界剥蚀程度不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郯庐断裂左旋走滑运动下,埕岛地区经历NWW-SEE向→NW-SE向拉伸,逆冲断层发生不均衡反转形成西、中、东三排山和"南敛北散"形态。晚白垩世-始新世,在郯庐断裂右旋走滑运动下,埕岛3排山自西向东基底走滑剪切位移不断增大,中排山和东排山在基底剪切下发育的东西向断层和北东向走滑断层相互切割,构造样式和岩性分布更复杂。  相似文献   
142.
Using XRD measurements of illite crystallinity,b0values of K-rich white mica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hlorites combined with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calcite,the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of very low-grade metapelites from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7 km Hongcan Well 1 in the Zoige?Depression,Sichuan,China,have been obtained in this paper.Knowledge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tudied basin allows us to derive geothermal curves for Middle and Late Triassic time(the geothermal peak)and the present day(from thermal logging of the borehole).The retrograde P–T tracks from clockwise P–T–t loops have been revealed by the plotting of individual samples on each geotherm,which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lithospheric thickening due to sedimentation and folding followed by continuous uplift and erosion.A stratigraphic log indicates that the Well penetrates the steep limb of a fold which perturbed the peak geotherm and caused some P–T paths to cross.  相似文献   
143.
在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营末期(距今24.6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在明化镇末期(距今2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生凝析气-干气阶段,沙一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生凝析油阶段,滩海地区东三段和拾场洼陷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原油划分为5类,其中高柳构造带沙河街组原油(Ⅰ类)来自拾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高柳构造带浅层、庙北背斜构造带原油(Ⅱ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庙南斜坡构造带、南堡2号和5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Ⅲ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南堡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Ⅳ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滩海地区奥陶系和沙河街组原油(Ⅴ类)主要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来源与油源断层切割烃源岩层系有关。  相似文献   
144.
为定量划分湖相混积层系高频层序,以肃宁-大王庄构造带沙一下亚段为例,利用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混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和空间分布,运用频谱分析和滤波等方法识别标准井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计算沉积速率,据此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并讨论地层超压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岩性以粉砂岩、钙质砂岩、白云质灰岩、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主,混积主体位于肃宁-大王庄构造带的中部,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碳酸盐质滩坝、砂质滩坝和湖泥;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受控于短偏心率和斜率周期,高频层序划分的最高精度可以达到约12 m,可识别出8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源于细粒沉积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高沉积速率是欠压实作用的主要成因。可见,高频湖平面变化对混积体系地层划分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5.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广泛发育“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然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些“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相当部分是由泥岩和颗石灰岩呈纹层状互层构成的。颗石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其与海水有关,进一步比较现代黑海颗石藻发育环境及纹层状的颗石藻沉积物特征,发现歧口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沙一段广泛发育的颗石灰岩与黑海颗石藻沉积物产状极为类似。这说明歧口凹陷颗石灰岩是在渤海湾盆地与外海沟通期间,由外海进入渤海湾湖盆的颗石藻勃发、沉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6.
惠民凹陷临13断块沙二下沉积期主要发育了滨浅湖滩坝和风暴沉积,共划分出6种岩石相类型。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物性较好,主要受沉积微相或岩相控制,其中滨浅湖滩坝沉积的主体微相或颗粒支撑砂岩相为高孔高渗带。沙二下沉积期的滨浅湖滩坝和风暴沉积相对稳定,非均质性程度低。但是,由于沉积物的粒度偏细,泥质含量高,渗透率的非均质性程度高于孔隙度  相似文献   
147.
烃源岩和原油有机地球化学成分中的正烷烃特征与沉积环境类型有密切关系。比较典型的正烷烃分布有4 种类型:①后峰型奇碳优势正烷烃,一般内陆湖泊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湖沼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②前峰型奇偶优势正烷烃,一般海相和较深湖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③双峰型奇偶优势正烷烃,一般海陆过渡相和内陆湖泊三角洲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④偶碳优势正烷烃,一般咸水湖相或盐湖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姥鲛烷/植烷( w(Pr)/w(Ph))值对于判断原始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有重要意义。根据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姥鲛烷、植烷特征对山东济阳坳陷沙四上亚段的4 口钻井岩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正烷烃类型有①,②,④型,结合w(Pr)/ w(Ph) 值和CPI(Carbon PreferenceIndex)值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层为弱—强还原条件的内陆半咸水—咸水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8.
哈密坳陷四道沟油气藏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道沟低产油气藏是目前在哈密坳陷内钻探众多构造圈闭后所发现的唯一油气藏。通过对油藏构造、储层特征和油气成藏分析表明 ,四道沟构造存在二期油气运移与聚集 ,第一期形成类似哈 2井三叠系和侏罗系砂岩储层中的沥青 ,它来自三堡凹陷源岩生成的油气 ;第二期为四道沟构造上哈 2、哈 3井储层近源捕获的油气。三堡凹陷源岩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以后曾有较大规模的油气生成与运移 ,油气运移路线主要是向东或东北方向。储层物性差、裂缝不发育 ,早期油藏被破坏 ,后期油气源供给不足是四道沟构造上哈 2、哈 3井油气低产的主要原因。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应围绕三堡生油凹陷 ,以寻找未遭破坏的早期油气藏为勘探方向 ,以三叠系与侏罗系不整合附近的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三叠纪古构造圈闭及裂缝发育带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9.
针对东营凹陷滩坝砂岩油藏由于横向上变化快、单层薄、区域上单砂体连通性差、油气充满程度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各井储层改造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 分别从储层含油性、物理性能、厚度、储层流体充满程度4个方面, 并结合压裂改造工艺现状, 分析了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 认为储层流体充满程度是决定压裂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并建立了地区优化选层的经验图版, 对今后类似的滩坝砂岩储层压裂优化选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及计算剥蚀的趋势分析法,恢复了溱潼凹陷阜一段底界面同沉积期的古地貌。随后分析了阜一段沉积的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阜一段沉积前古地貌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泰州隆起、中央次深凹带和北部缓斜坡带三个沉积古地理单元。结合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研究成果发现,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阜一段沉积时期古地貌呈现"坡""隆""凹"相间的格局,"坡"是沉积物的搬运通道,也是沉积物的堆积场所;"隆"是较大的物源区;"凹"是沉积物的堆积中心。在古构造及古地貌的双重作用下,构造高部位的物质或通过断阶带进入各次凹内沉积,或经由斜坡带水道搬运至凹陷中,最终形成了多个辫状三角洲体系沿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沉积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