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学科化知识服务是从学科角度出发建构的知识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开展的现实要求。“外教中心”是国内以教学服务为关注重点的有学科针对性的国外教学资源、信息保障平台。本文以吉林大学图书馆外教中心为例,探讨图书馆外教中心知识服务开展的需求、服务体系、实施保障问题,为外教中心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2.
计算机与语音的完美结合--CTI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I是计算机语音集成技术的简称.它是横跨电信和计算机两大领域的新技术.从一诞生开始,CTI技术就随着电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时下备受关注的CTI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列举了一些CTI技术的热点和市场应用,并简要探讨了CTI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交通影响下的城市中心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通对于城市中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本文分析城市中心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形成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城市中心内部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中心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实例仿真模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知利用交通可以刺激或抑制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和稳定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均匀半空间中心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核函数的研究,推导了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观测二次电位误差对计算全期视电阻率的影响的表达式,发现在晚期微小的二次电位的误差将比早期对视电阻率的计算的影响更大,并介绍了目前对提高早晚期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55.
利用奇点理论和变换研究微分方程中心的存在性,给出了两个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56.
从脑科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成果出发,指出脑科学对脑的高级功能的研究远未取得突破,研究脑的高级功能是脑科学和智能科学的共同任务,因此智能科学应将创造仿脑智能系统作为基本研究任务.提出了多类型神经网络综合集成、结构模拟与功能模拟优势互补、模拟人脑高级神经中枢简化体系结构的仿脑技术路线,并对"多中枢自协调仿脑系统"的研究内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把两个文明建设之间归结为“中心和围绕”的关系是一种错误的逻辑定位。其错误在于:一方面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了形式上的推演,另一方面是对两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简单化理解.实际上,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推导出“物质文明建设中心论”的结论,物质文明建设并不是精神文明围绕的中心。  相似文献   
58.
背越式跳高至起跳开始,身体重心沿着起跳角形成的固定抛物轨迹运行,身体围绕自身的轨迹旋转达到尽可能的高度,在旋转过程中,经纵轴的背对横杆和水平轴的面部朝上,身体绕两个轴线动作的扭转过杆,结合助跑的水平速度与两个轴线的本身动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应有个清楚的概念,身体扭旋过杆是由角动量产生的和角动量的形成又如何影响着身体的扭旋。  相似文献   
59.
从3个方面着阐述了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档案馆的建设途径,探讨了档案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针对北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采用监测和模拟手段,以出口断面受纳水体水质不恶化为管理目标,计算了场次溢流事件河道纳污能力,提出了将超标频次作为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并与以溢流频次作为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13—2017年各排口年均溢流频次为7~9次,平均场次溢流量14.27万m3;2017年降雨19场,溢流10次,均超过河道纳污能力;分别以超标频次和溢流频次为控制指标,投入产出比最佳的频次为3次,实现该目标所需的调蓄规模分别为18116m3、13899m3,年溢流体积控制率可达52%和44%,溢流污染负荷控制率可达59%和51%;以超标频次为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兼具水量和水质控制意义,可利用受纳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