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油茶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基因组约10%覆盖度的DNA序列进行微卫星查找,共获得11 344个重复单元长度为1~6碱基的微卫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些微卫星序列分析发现:在油茶基因组中长度为二核苷酸的微卫星重复单元最为丰富,占27.1%;在单碱基重复和二碱基重复这两种类型中,最主要的优势重复单元分别是A/T以及AT/TA、AG/TC。三碱基、四碱基、五碱基重复类型中,(AAN)n、(AAAN)n和(AAAAN)n为对应的优势重复单元,这些优势重复单元中富含碱基A和T。油茶基因组中变异程度高的微卫星(长度≥20 bp)约占11.7%。分析还发现,除单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外,油茶基因组微卫星长度的变异速率与重复单元长度呈负相关,即油茶基因组中长度较短的微卫星变异速率较快,而较长的重复单元变异速度较慢,相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2.
择取国家森防总站2009—2013年辽宁省林木虫害大数据,根据林木虫害时空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影响域的虫害关系网络构造方法.以昆虫生活习性确定时间影响范围,以虫害危害等级确定空间影响范围,并将松毛虫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为无标度网络,服从幂律分布;松毛虫传播扩散快;虫害易聚集发生;网络拓扑具有鲁棒性.该建网方法能够反映真实世界,是解读林木虫害大数据的有效方法.期待通过本文对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的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能对实际林木虫害防治工作中防治策略的制定及防控力度的估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3.
甲苯咪唑对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及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苯咪唑浓度为0 4×10-6和0 8×10-6时,5种试验鱼(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 guilla、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红剑XiphophorushelleriHeckel和建鲤Cyprinuscarpiovar.Jian)是安全的;浓度为2×10-6时,前3种试验鱼全部存活,而红剑和建鲤的死亡率为6%和4%.用浓度为0 2×10-6、0 4×10-6和0 8×10-6的甲苯咪唑药浴患伪指环虫病(感染率为92%)的欧洲鳗,用药1次,120h后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10%和0%.说明甲苯咪唑对欧洲鳗伪指环虫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4.
陕北野生羊肚菌母种分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陕北野生羊肚菌子实体的组织和孢子分离母种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75.
福建闽东海水网箱养殖红鳍东方鲀首次暴发流行中华拟德氏吸虫病,通过实地考察和解剖等研究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危害与流行.结果表明:其主要致病因子是成虫和虫卵,成虫寄生于肝门静脉,虫卵主要沉积于肝脏、胆囊、肠道等,引起组织病变如组织炎症、增生肥厚、形成纤维性结节等.虫卵比成虫的危害性更大.中华拟德氏吸虫病存在年循环流行,发生于每年5-9月中旬.6-8月期间感染率逐渐升高,最终达100%.并引起高死亡率,可达76%~83.1%.中华拟德氏吸虫是养殖河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河养殖.  相似文献   
76.
连宾  吴兴亮 《贵州科学》2004,22(3):38-43
竹荪Dictyophoraspp.是一种名贵食用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作者基于对多个竹荪栽培场地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竹荪(尤其是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alvataZang,JietLiou)人工栽培、病害防治与产品加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在自身研究和吸收众多研究者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就红托竹荪人工栽培过程中生产场所的选择、原材料处理、环境及卫生条件控制、栽培管理以及采收与加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做了说明,强调竹荪人工栽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鉴于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关切,提出从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储藏等各个环节来保障竹荪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7.
以楸树27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并对叶片N、P、K、Ca、Mg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N素含量随着生长季节而降低。27个楸树无性系叶片中,除全N、全K、Mg含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的差异外,P、Ca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无性系的生长与N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但是楸树对于N素的吸收利用又受P、Ca的影响,P有利于N吸收、而对Ca有一定的制约作用;Mg对于K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P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测定的5种营养元素中,楸树所需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分别为16.800、0.079、5.740、2.700、0.317 g/kg。  相似文献   
78.
Difference in the genomic compositions of prokaryotes is the basis of the diversity i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s. However, besides their flora- or strain-specific genes, those floras with closer relationship in the evolution also have conserved “backbone sequences”, which reveal the marks of their origin and evolution, and these “backbone sequences” are just the basis of their elementary living abilities and common biological properties. Shigella is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E. coli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and may turn out to belong to the same genus. In this study, a microarray containing E. coli K-12 whole genome and SG01 specific ORFs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omic components of four Shigella strai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6%–22% K-12 ORFs sequences are not detected in the genome of Shigella strains while the genome of Shigella contains at least 2800 conserved ORFs, which compose the common “backbone sequences”. Advance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ackbone sequences” are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in maintaining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intestinal bacteria. Furthermore, only 20% SGO1-specific ORFs exist in other strains simultaneously, which demonstrate the great genome heterogeneity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strains. the first two authours made equal contribution to this work.  相似文献   
79.
三种海洋微藻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不同的溶剂提取紫球藻、小球藻、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产物,采用MTT(Methylthiazoly pheny-tetrazolium bromide)比色法检测胞内外产物对HeLa和K562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筛选和研究其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结果表明:紫球藻胞外水相和破碎后上清液经石油醚:乙酸乙酯(V:V=1:1)的萃取物、小球藻破碎后上清液经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V:V=1:1)、三氯甲烷、甲醇:甲苯(V:V=1:1)、石油醚的萃取物和等鞭金藻破碎后上清液经石油醚、乙醚、正已烷、乙醇的萃取物都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效果,显示了从海洋生物微藻中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0.
水源水中2-MIB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特定水处理工艺,研究了投加2-MIB前后水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建立了筛选分离2-MIB降解菌的方法.以生物膜生长成熟的活性炭连续处理含有较高浓度2-MIB水样,然后从活性炭表面取样,用2-MIB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筛选和驯养,最后进行划线分离,成功得到2-MIB降解菌种.通过16SrRNA分析,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