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21.
智能凝胶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植物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同时实现酶的重复利用,以智能凝胶材料N-琥珀酰壳聚糖(NSC)为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文中首先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NSC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pH敏感性.随后探讨了NSC固定化纤维素酶(NSCC)的制备条件;最后以银杏叶为模式材料,用NSCC水解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确定了NSCC水解的最适温度和pH值.结果表明:琥珀酸酐与壳聚糖中的氨基反应生成了NSC,且琥珀酸酐的引入使壳聚糖中的结晶区减少;NSC具有对溶液pH值敏感的可逆溶解性,NSCC也表现出类似的pH敏感性;NSCC的最优制备条件为pH 5.0、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用量10 mg、纤维素酶用量15 mg;NSCC水解能显著提高银杏叶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提取率仅略低于游离酶,且NSCC可以重复使用;NSCC水解银杏叶粉的最适温度是45~55℃,最适pH值是5.0.  相似文献   
122.
以干柚皮为原料,研究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柚皮中果胶的工艺.分别讨论了纤维素酶用量、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当pH=2.0时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15%,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45℃,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达到6.02%.  相似文献   
123.
本实验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测活标准IUPAC标准(Ghose, 1987)、中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912-2004)及各大公司的企业标准,结果显示采用IUPAC标准推荐的方法测定纤维素内切酶活力和总酶活力操作简单,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实验进一步对国内生产厂家的一系列产品进行了测定分析,为工业化纤维素酶测活体系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为了寻求一种提高纤维素酶解速度和转化率的新方法,采用静置、摇床振荡和钢球振荡三种不同的酶解方式进行汽爆麦草酶解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钢球振荡方式不但增加了汽爆麦草对纤维素酶的吸附量,而且明显提高了酶解速度和底物转化率。采用钢球振荡进行汽爆麦草酶解的最佳酶活性浓度为3.6×10-7 mol/(s•mL),最佳转速为150 r/min,最佳酶解时间为24 h,还原糖得率为0.43。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三种不同方式酶解后的汽爆麦草的形态,经分析发现,钢球振荡还有助于减少产物对酶的抑制和提高底物对纤维酶的吸附和解吸频率。  相似文献   
125.
研究了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分别暴露于兽药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随剂量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散酸在浓度高于1 000 mg/L、土霉素在浓度高于125 mg/L范围内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阿散酸(>500 mg/L)对SOD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喹乙醇对蚯蚓体内SOD酶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0 mg/L时就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实验表明采用赤子爱胜蚓体内的纤维素酶和SOD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兽药添加剂对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松材线虫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在松树疫木的病理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通过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的鉴定以及初步纯化,得到了一种纤维素酶抗原(BXC60).纯化后的纤维素酶抗原具有较强的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能力,比活力为100.27 U/mg,与纯化前的粗酶液比活力相比提高了10.4倍,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该纤维素酶为指标,建立了一种选择性抗体酶联免疫分析法(SAEIA),该方法显示了较好的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为0.1μg/well.利用该方法可以简便、快捷地检测出疫木中存在的纤维素酶,为松材线虫的检测及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7.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可以用于降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利用刚果红纤维素粉琼脂培养基以及滤纸条培养基进行初筛,然后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到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b3.通过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其纤维素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主要研究了糙皮侧耳菌丝静态繁殖过程中及断裂繁殖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测定了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断裂繁殖对于淀粉酶、FP酶的活性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这对纤维素的分解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为了弥补目前学术界在产碱性纤维素酶放线菌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方法通过实验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6株不同菌株,利用CMC透明圈、刚果红染色及酶活测定从中筛选出1株酶活较高的放线菌菌株H,经鉴定,该菌株为间孢囊菌属的一个种(Intrasporangiumsp.);通过液体振荡培养法,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并对该菌株酶系组成及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该菌株为好氧型兼性嗜碱菌,当接种量为6%,pH为8,在28℃条件下振荡培养5 d时生长良好。结论此菌株可产生碱性纤维素酶(CMC酶),且该酶大部分属内切β-1,4葡聚糖酶,其初始酶活力为2.912 IU/mL。酶反应温度为40℃时,酶活力可达到6~10 IU/mL;当pH为6~11,温度为10~60℃时,酶活力可保持在60%以上,能较好地满足日常洗涤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30.
An endo-β-1,4-glucanase (EG) was purified from the hindgut of an Australian mound-building termite, Coptotermes lacteus. The hindgut extract had a peak separate from those for extracts obtained from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the midgut based on sephacryl S-200 gel chromatography, and also demonstrated an origin different from the endogenous EGs of the termite itself. The recovery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SDS-PAGE, and its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zed. This showed high homology to EGs from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GHF) 7. PCR-based clon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 hindgut contents of C. lacteus and individual protozoan symbionts from C. formosanus. cDNAs encoding putative EGs homologous to GHF7 members were then identified. The functionality of one of the putative proteins was confirmed by its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Received 18 September 2002; accepted 20 September 2002 RID="*" ID="*"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