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篇 |
综合类 | 14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长柱金花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var.longistyl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吸附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重结晶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出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stigmast-7-en-3-ol(2)、落新妇苷(3)、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eucryphin)(4)、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D-吡喃葡萄糖苷(6)、棕榈酸(7)、3β-acetoxy-6a,13β-dihydroxyolean-7-one(8)。【结论】除豆甾醇(stigmasterol)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品种植物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22.
为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油茶遗传转化受体系统,选择普通油茶‘长林'4号、53号和166号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的pH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不显著,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受油茶品种影响极显著; ‘长林'53号的幼胚极易实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完整植株再生,MS培养基是最佳培养基,2,4-D和TDZ为幼胚较敏感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 当MS+2 mg/L 2,4-D+0.5 mg/L TDZ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98%; MS+1 mg/L 2,4-D+2 mg/L KT+500 mg/L CH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89.6%。在不同2,4-D、KT、TDZ和添加物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中,除3个处理外,其他处理组合的‘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都达到100%。已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可以实现胚状体的萌发、生长及完整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23.
油茶种子老化进程中质膜伤害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种子老化进程中脱氢酶活性和SOD活性与质膜相对透性,MDA,钾离子和可溶性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脱氢酶活性和SOD活性与质膜相对透性,MDA,钾离子和可溶性糖的弹性系数均属于EP<0,处于脱氢酶活性和SOD活性对这些生理指标的负效应阶段,弹性系数和相应的边际量因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的不同老化处理方法而呈较大差异,MDA的弹性系数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24.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25.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了可可茶茶花和可可乌龙茶的挥发油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可可茶茶花和乌龙茶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可可茶茶花挥发油成分中大根香叶烯D(53.97%)、α-金合欢烯(16.07%)、沉香螺醇(3.96%)、十三-2-炔-环丙酯(3.30%)、δ-杜松烯(3.22%)、β-荜澄茄油烯(1.96%)、异香橙烯(1.73%)、1,5-二甲基-8-(1-甲基)乙烯基-1,5-环癸二烯(1.61%)、古巴烯(1.55%)9种物质的含量较高,其中七种烃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0.11%。顶空固微萃取法得到的可可乌龙茶挥发油成分中反-橙花叔醇(29.1%)、己酸叶醇酯(22.56%)、4-乙酰基-3-乙烯酸乙酯(10.21%)、芳樟醇(6.17%)、紫苏烯(5.97%)、α-金合欢烯(3.54%)、反-叶绿醇(2.11%)、己酸己酯(1.87%)、(3Z)-3-辛酸丁酯(1.74%)9种物质含量最高,其中3种醇类物质占总挥发油成分的37.38%,4种酯类物质占总挥发油成分的36.38%,2种烃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成分的9.51%。可可茶茶花挥发油成分以烃类化合物和醇类居多,可可乌龙茶挥发油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酯类,正是这三类化合物使得可可乌龙茶具有花香的气味。 相似文献
27.
28.
变种Camellia对Square攻击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Camellia1对Square攻击的安全性,并就FL/FL-1函数对Camellia与Camellia1抗Square攻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mellia1对Square攻击的安全性远大于Camellia,FL/FL-1函数中的比特循环移位运算对Camellia及Camellia1抗Square攻击的能力并无明显影响,而算法中的不规则层FL/FL-1函数显著影响了Camellia及Camellia1对Square攻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贵州山茶属植物自然分布3个亚属12个组76个种,占山茶属组总数的60%和所有种数的35%。其中瘤果茶组、红山茶组和小黄花茶组的分布中心在贵州,它们在贵州的分布种数分别占了总种数的93%,51.1%和100%;在山茶亚属的6个组128个种中,贵州分布5个组和45个种,分别占83.5%和35.2%;而这些种的分布区大都很狭窄,属地区性特有植物,并且有许多像美丽红山茶(Camellia delicata)等属于耐寒又具有优良观赏性状(花、果、叶、型),极具经济价值的新特优种质资源。由此,我们采用迁地保护方法引种保存了美丽红山茶、小黄花茶(C.luteflora)等20个种质资源取得了成功,并在矮化丛枝健型性状优化培育、驯化栽培和批量繁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为建立种苗基地示范提供优质种苗并开拓市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以盆栽平邑甜茶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介质转换对其生物量、根系特征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邑甜茶根系由粘土转入壤土后,其生物量增加,外层根系大量发生,也有利于侧根的水平发展,根系活力增强,根系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得到促进,但不利于侧根数量的增加,且根系总表面积下降;当平邑甜茶根系由壤土转入粘土后,根系发生及代谢活动均受到抑制,NR、GS活性下降;在粘土中生长有利于平邑甜茶根系氮素积累,当根系发生介质转换后,无论转入壤土还是粘土,其氮素积累均受到抑制。平邑甜茶根系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打破其原有的生态适应,需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和新的形态建造过程建立新的生态适应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