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a2Cu3O7-δ(YBCO)具有高载流能力、高不可逆场、低交流损耗和高转变温度,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对象.采用低成本的电泳沉积技术在Hastelloy合金上成功制备了YBCO超导层.添加剂对电泳液的稳定性及涂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实验研究了添加剂(种类选择及添加量)与YBCO超导层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005gPVB时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好的超导电性,其临界电流密度可达100A/cm2(0T,77K).  相似文献   
892.
Mg对Galvalume镀层微观结构、耐蚀性和成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测试和杯突试验研究了Mg(质量分数15%)对Galvalume(Zn-55Al-16Si)镀层微观结构、耐蚀性和成形性的影响.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结果显示,添加Mg后在Zn-55Al-16Si-15Mg镀层的枝晶间区出现了MgZn2相;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显示Mg能减少镀层腐蚀产物中的裂纹,并提高其致密性.电化学检测结果显示,Zn-55Al-16Si-15Mg镀层的腐蚀速度仅为Galvalume的341%,因此Mg能显著地提高Galvalume镀层的耐蚀性;MgZn2作为强化相,强化了镀层的枝晶间区,减少了成形杯弯曲外表面的微裂纹,显著地提高了Galvalume镀层的成形性.  相似文献   
893.
采用类超电容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通过涂层的方法制备了活性炭电极,并构造了简易的电容去离子(CDI)反应装置.通过BET和DFT法测定了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分析了电极的SEM图像.测定不同电压下溶液电导率、出水pH值,研究了电极的吸、脱附性能及电极反应情况.结果表明类超电容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微孔和一定数量中孔;电压范围在08~18V时,随着电压的升高,吸附脱盐效率也升高,并且30min内离子可完全脱附,电极再生性较好.吸附时不同电极电压下溶液pH值的升高或降低,表明阴阳两极不同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894.
选取两种不同成分体系的热镀锌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氧对双相钢镀层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r-Mo系双相钢可镀性优于高铝系双相钢。对高铝系双相钢而言,退火过程基板中Al和Mn向带钢表面偏析,并与炉内氧发生氧化生成氧化铝,阻碍连续致密Fe2Al5抑制层的形成,是导致锌层附着力差的根本原因。Cr-Mo系双相钢虽然在退火过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但通过严格控制炉内氧含量可减少氧化物的形成,保证连续致密Fe2Al5过渡层的存在,从而大幅提升锌层附着力。  相似文献   
895.
采用有限元固体热传导仿真模型分析航空发动机导向叶片表面热障涂层(TBC)的温度特性;采用工程实验的通用模型,输入因变量(Input)→仿真模型和边界条件(Process)→输出变量(Output),进行热障涂层的实验设计;比较了几种热涂层材料(如ZrO2系列TBC)的隔热性能,分析了不同的基底与TBC厚度下隔热性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探讨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TBC隔热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温度边界条件对于准确估算TBC的隔热效果至关重要.在对比TBC的隔热性能时,需对测温环境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896.
以Q235钢表面涂覆的环氧富锌底漆,水性聚氨酯中间漆,银灰环氧磁漆构成的环氧复合涂层为对象,研究变电站环境中涂层自然暴露18个月后的腐蚀行为,并将其与用5%NaCl溶液浸泡250天处理的涂层的腐蚀行为做对比。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环氧复合涂层试样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评价环氧复合涂层的耐候性与耐盐性,并通过FT-IR表征涂层浸泡和自然暴露过程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环氧复合涂层试样在5%NaCl溶液中浸泡250d后,涂层阻抗从3.967×10~9Ω·cm2降至9.780×10~2Ω·cm~2,其失效机制为腐蚀介质通过涂层微孔逐渐渗入涂层中形成微观电通路,导致涂层孔隙率逐渐增大,基底材料腐蚀加速;自然暴露试验18个月的试样,其涂层阻抗为2.708×10~6Ω·cm~2,防护性良好。  相似文献   
897.
Withthewideapplicationofcoatingmaterialsinaerospaceandotherfields,theirsafetyunderfatigueconditionsinserviceis im-portant.However,research on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ceramic hard coatings started late,and a unified standard is yet to b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life of hard coating–ductile substrate systems.Studies also present different opinions on whether coatings can improve or re-duce the fatigue life of substrates.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erties of ceramic coatings on fatigue performance is reviewed,and the effects of coating on the mechanism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in substrates are discussed,aiming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hard coating–ductile substrate systems.  相似文献   
898.
针对铜锌锡硫硒(CZTSSe)薄膜太阳电池中CdS缓冲层带隙较小造成光损耗和Cd元素的毒性问题,提出无镉环保型CZTSSe太阳电池,分别采用溅射法和旋涂法来制备ZnO薄膜以替代CdS缓冲层.薄膜形貌表征及器件性能测试表明,相比旋涂法,溅射法制备的ZnO的薄膜质量及其CZTSSe器件性能明显更好,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从1.0%提升到4.5%.同时,相比于CdS(Eg=2.4 eV), ZnO具有更大的带隙(Eg=3.3 eV),去除CdS膜层后,薄膜和器件在蓝光区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和更好的光吸收.该设计为制备柔性CZTSSe太阳电池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899.
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膜方法进行微磨具表面涂层制备实验研究,实验选择不同沉积时间做单因素实验进行涂层制备.分析了不同沉积时间的涂层物相组成,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其对摩擦系数和粗糙度的影响变化规律,以及对涂层厚度的影响规律,选出合理的沉积时间制备涂层微磨具.实验结果表明:钛镀层和金刚石发生界面反应,形成稳定的碳化钛层;随着沉积时间增加,摩擦系数不断增加,而粗糙度逐渐降低,涂层厚度逐渐增加.研究结果为涂层微磨具制备与提高微磨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00.
本文对铜–石墨烯纳米片(GN)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我们采用化学包覆法将银粒子包覆在GNs上,以避免其与铜的反应和金属间相的形成。分析了GN含量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是一种有效避免铜与碳反应和金属间相形成的方法。GN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Cu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然而,GNs的添加需要谨慎进行,因为在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其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结果表明,GN含量为0.5vol%时,复合材料的硬度、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比铜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13%、81.9%和49.8%。这些改进的性能是由于降低的晶体尺寸,GNs的存在,以及复合材料成分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