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6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乌龟在经过亿万年的生物进化,结构、形态和功能等都得到全面的优化。以中华草龟龟壳为研究对象,利用CT断层扫描技术和MIMICS、Geomagic studio逆向工程软件,实现了草龟龟壳结构的三维模型重构。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龟壳的拱形结构进行了低应变率下的压缩数值仿真。分析比较了龟壳拱形结构与圆拱形结构的承载特点。结果表明:与相同体积的圆拱形结构相比,龟壳拱形结构有较高的结构刚度,可以承受更高的压力;在压缩量相同的条件下,龟壳拱形结构能够保持较大的内腔容积。龟壳拱形结构对于薄壳类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42.
在肺结节的计算机辅助诊断过程中,肺实质的分割是关键的步骤。传统的肺部分割方法都是基于肺实质与周围组织对X线的衰减强度不同而进行的。这些方法对正常的肺部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但当肺部存在肺结节等异常征象时,这些方法会出现错误。该文提出了一套完整肺实质分割流程,首先用阈值法和边界跟踪算法得到初始的肺部轮廓,然后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计算局部二维凸包的方法对原始的肺部轮廓进行修正。该算法能将与肺部周围组织相连的肺结节包括在肺实质中,从而在肺部存在与胸膜相连的结节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满意的分割结果。采用该算法对6个病人的约400张肺部CT图像进行了肺实质提取,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对正常和异常征象的肺部CT图像进行分割的正确率均能达到83%以上,为肺结节的计算机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4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44.
选取福州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与COMSOL Multiphyscis有限元软件,研究原状土样在考虑和不考虑围压时的细观渗流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计算渗透率都随水压差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的关系;考虑围压时,计算渗透率随竖向力呈先急剧到平缓下降,再急剧上升,最后趋于平缓下降的规...  相似文献   
645.
以煤矸石和电石渣作为生土改性掺料,通过对生土试件进行轴压下CT扫描试验,得到各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材料内部破坏过程、CT图像等。研究各扫描断面CT图像、CT数与试件破坏过程演化规律,分析CT图像、CT数和应力应变的关系,计算材料各断面孔隙率,引入损伤度来建立材料孔隙与损伤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状态下,XY扫描断面CT图像中裂缝是由四周以环状的形式向内部延伸,YZ扫描断面的破坏从上下表面产生,试件内部的密实度高,试件边缘抵御变形能力相比内部较差。试件受“环箍效应”影响显著,试件底部CT数大于上部,但是XY-2断面CT数小于其它断面,出现大量孔隙和裂缝。低应力状态时,试件上部孔隙率变化大于下部,在峰值应力时,孔隙率波动明显,变化幅度为-43%~+500%。峰值应力后,试件上部孔隙率迅速减少,下部则相反。通过对无纲量损伤度的计算,损伤度表现出随应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本研究可为生土改性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和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