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66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71.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the design of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n Pt-oxide promoter in the anode side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for improvement of CO tolerance of Pt in anode side and a lowering of large over-potential loss of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n the cathode in the fuel cells. In the Pt-oxide promoter series, Pt–CeOx/C is one of the unique systems. It is because the unique behavior of CeOx such as electrochemical redox reaction between Ce3t and Ce4t in the anodic and cathodic reactions of fuel cell is observed. The present short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work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CO tolerance of Pt in the Pt–CeOx/C anodes and enhancement of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tivity on Pt in the Pt–CeOx/C cathodes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 To show the design paradigm for fabrication of high quality Pt–CeOx/C electrodes, the authors re-introduced parts of our research result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erface structure of Pt–CeOx based on the ultim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usefulness of the combined approach of microanalysis and the processing route desig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2.
试析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岗 《山西科技》2012,(2):109-110
通过对煤矿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3.
采用水热法合成Cu-Zn-Al-Fe催化剂,使用HZSM-5作载体,考察了硝酸盐溶液浓度、老化温度、Fe含量对催化剂的影响.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SEM,BET,FT-IR和XRD检测.在4MPa,260℃,H2和CO2体积分数比为3的条件下,由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DME).结果表明:硝酸盐质量分数为10%,老化温度为150℃时制备的催化剂粒径最小,约500 nm,比表面积达200.6m2/g.在Fe的质量分数为5%时CO2的转化率达41.4%,DME的选择性达45.2%.  相似文献   
174.
对电网如何防雷击问题做了研究,从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企业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5.
如何模拟CO2注入咸水储层的质量传输过程是实施CO2注入地下咸水层的关键.通过分析CO2注入咸水储层的质量传输过程,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建立考虑对流、动力弥散及溶解的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开发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CO2-IA.数值算例研究地下水渗流速度对CO2注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速度对CO2的质量传输影响很大,随着地下水渗流速度的增加,地下水的对流和弥散效能均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咸水层中CO2的封存量和封存效率.  相似文献   
176.
全面分析了汽车追尾事故的影响因素,经过对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筛选建立了一个比较实用、简单的汽车追尾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案例检验,所得评价结果符合实际,证明模型可作为评价之用.该模型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其评价结果可为事故避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7.
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CR技术,扩增了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并比较分析了其种间的序列差异。获得16S rRNA基因的540~560 bp碱基序列,出现26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位点;获得COⅠ基因的602~604 bp碱基序列,出现2个插入缺失位点;16S rRNA和COⅠ基因的序列中G平均含量最低,且(A+T)含量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中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在16S rRNA基因片段中,梭鱼出现1种单倍型,鲻鱼为2种单倍型;在COⅠ基因片段中,梭鱼样品中检测到3个单倍型,鲻鱼样品中检测到5个单倍型。以Takifugu poecilonotus为外群,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基于16S rRNA和COⅠ基因序列获得的NJ系统树基本一致,鲻鱼和梭鱼种内个体分别聚为一支,显示16S rRNA和COⅠ基因适合于梭鱼和鲻鱼的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178.
将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马尔可夫理论,对公路交通事故进行预测.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处理类似交通事故等随机性、波动较大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9.
一种基于视频的交通事故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检测中存在因疲劳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漏检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视频的交通事故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3部分:预处理模块,检测车辆和分析车辆状态;交通事故检测模块,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报警模块,主要进行事故实时报警且实时存储事发图片。以车流量较小的路口为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地预测并判断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0.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的人-车碰撞事故形态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事故重构已成为事故鉴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还原交通事故碰撞过程十分有效。目前绝大多数重构技术均依赖于事故现场碰撞信息的采集;但准确性较低且缺乏通用性。针对某真实人-车碰撞事故案例,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人-车碰撞数字化模型;并借助其重构事故发生时的各参与方运动状态,实现车辆损伤信息与行人冲击损伤机理的多重融合。通过行人最终位置、车辆受损区域、行人损伤等事故现场信息,验证数字重构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汽车前部结构设计与人员损伤的内在联系提供理论支撑;亦对制定有效规范的交通行为举措,保护交通事故中弱势群体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