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5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91.
提出了一个高精确、可工作在非常微弱电流的开关电流镜电路,采用一种可以自动调整镜像MOS管栅源电压的方法进行失配补偿,可实现因物理参数失配造成输出误差的补偿.根据可重构模拟单元CAB的设计需要,提出了双相位多输出电流镜及其失配补偿电路,讨论了工作时序与可编程开关的一体化设计.所提出的设计对于20%的失配只产生小于1%的误差,电流范围1nA~1μA.该电路可以使用CMOS单晶工艺实现.给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192.
从理论上阐述了无时延平均功耗和有时延平均功耗之间的单调递增关系,用计算速度快的无时延理想电路功耗作为计算速度慢的有时延实际电路功耗的评估标准,并给出了它在电路平均功耗快速估计、最大功耗快速估计和电路测试功耗快速优化三个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先用无时延功耗对较长的输入向量对序列进行快速压缩、再用压缩序列快速模拟出平均功耗(或最大功耗)的新方法.与直接用未压缩序列进行模拟的传统方法相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平均功耗快速估计,在保证估计精度(误差小于3.5%)的前提下,将模拟速度提高了6~10倍;对于最大功耗快速估计,在保证估计精度(误差小于5%)的前提下,将模拟速度提高了6~8倍.在测试功耗快速优化领域,与测试功耗直接优化法和现有的Hamming距离优化法相比,无时延功耗优化法的优化效率最高,它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缩短为16.84%),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测试功耗降低35.11%).  相似文献   
193.
提出了一种对线性不可分数据集进行分类的电流模式线性分类器.该分类器电路结构简单,仅由梯形激活函数电路和线性加权电路组成,其中线性加权电路采用全平衡差分跨导电路实现,梯形激活函数电路主要由阈值电路组成.为了实现对线性不可分数据集的分类,通过MATLAB软件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法计算得到权重系数,并运用PSPICE对所提出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电路结构简单、准确度高、功耗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4.
高精度轨对轨CMOS峰值检测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轨对轨CMOS峰值检测电路设计。基于信号“先缩小后放大”,在MOS采样开关管控制下电源对存储电容充电,该电路实现了轨对轨峰值检测,降低了检测电路的工作电流,提高了MOS开关管的速度和峰值检测的精度。该电路设计基于CSMC 0.5 um CMOS工艺,采用了5 V单电源,检测精度小于1 mV ,检测电压范围为0~Vdd ,整个检测电路的静态电流消耗为2 mA,正常工作频率为0.1 HZ~10 KHz。  相似文献   
195.
王树刚  余新 《科技信息》2009,(14):311-311
文章概述了光电耦合器件的发展历程,并详细的介绍了光电耦合器、什么是CCD器件、什么是CMOS器件。并说明了CCD器件和CMOS器件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6.
针对YHFT-DSP外部同步存储器接口的时序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工程实际、设计开销和实现自动化等因素,给出了封装延时差、单元延时和IO单元虚延时三种优化方法.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时钟提前的IO单元虚延时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133 MHz时钟频率的外部同步存储器接口访问.  相似文献   
197.
A novel negative-resistance transistor (NRT) with a Lambda shaped I-V characteristic is demonstrated in the 0.5 μm standard CMOS process. To save on the number of component devices, this device does not use standard device models provided by CMOS processes, but changes a MOSFET and a BJT into a single device by fabricating them in the same n-well, with a p-type base layer as the MOSFET’s substrate. The NRT has a low valley current of -6.82 nA and a very high peak-to-valley current ratio of 3591.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device is -24.49 μA which is low enough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deivce,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its negative resistance is about 32 kΩ. Unlike most negative-resistance devices which have been fabricated on compoun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in recent years, this novel NRT is bas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compatible with mainstream CMOS technology. Our NRT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devices, minimizing the area of the chip, has a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thus a further reduction in cost.  相似文献   
198.
基于吉尔伯特型的CMOS射频混频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晶电阻作为输出负载、开关对的源极注入电流、共源节点串联电感、驱动级的源简并阻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通道正交混频器,并采用Candence完成了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1.8V,本振信号输入功率为3 dBm的时,混频器在1 MHz中频处的单边带噪声系数为7.47 dB,在100 kHz中频处为9.35 dB,在10 kHz中频处为16.39 dB;变频增益降为8.46 dB.提高了线性度,且其三阶交调点为8.42 dBm.  相似文献   
199.
分析推导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感电容振荡器的电压振荡幅度与相位噪声的关系.采用自动幅度控制电路控制射频CMOS电感电容振荡器,在0.18μm CMOS工艺下进行Candence SpectreRF仿真,在3.4 GHZ时,1MHz频偏处相位噪声最差值采用自动幅度控制电路为-113.3dBc/Hz,不采用自动幅度控制电路为-105.1dBe/Hz.在不同频率下对振荡器相位噪声仿真结果表明,当频率变化从3.16-3.4 GHz时,采用自动幅度控制电路的相位噪声都低于不采用自动幅度控制电路的相位噪声.由此得出通过控制振荡器振动振幅,提高品质因数,可以降低振荡器相位噪声.  相似文献   
200.
针对手持式无线通信产品对低成本、高效率收发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将并联放大结构和放大器电源漏端调制相结合的功率控制方法。结合射频E类功率放大器的结构特点,采用CMOS工艺,达到了在大的输出功率范围内保持持续稳定高效率的目的。在设计中采用1/4波长传输线实现了大范围的功率联合与控制,而小范围的输出功率调节则通过改变E类功放的漏端电源电压完成。仿真结果表明:理想情况下当输出功率在140~700 mW范围内变化时,联合放大器的功率增加效率均可保持在41%以上,最高可以达到4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