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冬眠后,无蹼壁虎的总含水率及各部分的含水率均比冬眠前有所降低,躯体含水率下降显著;大蟾蜍的总含水率及各部分的含水率均比冬眠前有所上升,其中脂肪体及内脏的含水率上升显著.二者在含水率的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生存环境、物种及各自的冬眠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花背蟾蜍发育不同阶段内胚层细胞核为供体的核移植胚胎的LDH同工酶。发育20期之前的核移植胚胎整体的LDH同工酶谱均与发育同期正常受精的胚胎结果一致。发育20期之后,分别取肝、鳃、脑及肠进行分析,核移植胚胎的LDH同工酶表现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表明花背蟾蜍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的内胚层细胞核在核移植胚胎LDH同工酶表达上具有全能性。  相似文献   
33.
用污水对花背蟾蜍蝌蚪染毒7天后,对其诱发的红细胞微核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1/15污水组外,其余各组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出现微核的细胞率都显示有明显意义的升高(x~2≥13.85,p<0.001)。对不同剂量的污水诱发红细胞微核率变化的敏感性进行比较,排列顺序是:1/45污水组<1/40污水组<1/35污水组>1/30污水组>1/25污水组>1/20污水组>对照组>1/15污水组。  相似文献   
34.
用澳洲蟾蜍(Bufomarinus)皮脂腺分泌物(蟾酥)的三氯甲烷提取物(O.R)进行的抗肿瘤实验表明,其可以延长载有腹水肝癌(Hca)细胞的津白Ⅰ号(TA—1)小鼠的生存期,并对TA—1小鼠移植性子宫颈癌(U(14))实体瘤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该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花背蟾蜍的胚胎(19~25期)为材料,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以~3H—氨基葡糖标记氨基多糖,并用链霉菌透明质酸酶和睾丸透明质酸酶处理作对照,在光镜水平上研究了透明质酸在角膜早期形态发生中合成变化。结果表明:透时质酸的产生及消除与角膜的形成及分化有相应的关系,在内角膜基质原基开始形成的第20期,即间充质细胞向预定角膜上皮与晶状体之间迁移之际,透明质酸的合成量达到最高水平,此后透明质酸的合成量逐渐减少到最低水平,这相应于角膜上皮开始变薄、透明及分化。本文就透明质酸在角膜早期形态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华西大蟾蜍的食性分析结果,华西大蟾蜍主要以动物食物为主,占总食物的83.11%.所食的动物隶属8纲14目55科,其中昆虫纲数量最多,占动物性食物的78.07%。  相似文献   
37.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并测定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和中华大蟾蜍(Bufo bujfogargarizans)幼体与成体组织中GSH含量。样本处理后经高氯酸沉淀,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338nm波长检测,以甲醇-乙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测得GSH标准液浓度在25~300μ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GSH外标回收率为99.44%±2.22%,日内和5日日间变异系数(CV)为≤2.21和≤2.35,最低检出限1.1μg/g。结果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幼体与成体GSH均为皮肤含量最高,达213.4、197.3μg/g和189.7、201.9μg/g,其次为肝脏、脑、全血、脾脏,肌肉组织含量最低,为51.3、16.2μg/g和40.3、14.9μg/g。本方法样本处理简单且具有良好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能够满足两栖动物组织GSH含量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38.
以骨髓细胞作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对福建宁德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的染色体核型及银染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为2n=22(20M+2SM),NF=44,配成11对染色体,由6对大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联的异型染色体,染色体未见银染区域。与已报道的广东广州、福建福州、广西南宁、浙江温州、云南腾冲、台湾等不同地域的黑眶蟾蜍核型等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的黑眶蟾蜍核型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银染区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摄食有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在21时和6时最高,9时和15时最低,日摄食率为12.28%.  相似文献   
40.
不同温度对花背蟾蜍后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花背蟾蜍后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4~32℃范围内,均有一定比例的胚胎正常生长,但在20~26℃范围内,胚胎发育的成功率较高;室温下(12~20℃)胚胎发育成功率更高.11℃和35℃分别是胚胎停止发育和致死的温度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