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丝不挂"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赤身裸体,但这个意义相对晚出,《汉语大词典》在这一义项下,引用的例证是宋代杨万里的《清晓洪泽放闸》诗。其实,这一成语最早源于汉译佛经,原本形式为"寸丝不挂",此外,还有"一缕不挂"、"一丝不著"、"不挂一丝"、"不挂寸丝"、"不挂一缕"等形式,由于类推机制的作用等原因,最终,确定为"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72.
阿嵯耶观音像是印度僧人菩立陁诃于南诏保和二年(公元825年)传入大理地区最早的一尊观音像,阿嵯耶观音像手结妙音天印与中原传入大理地区的观音像手执柳枝、净瓶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发现的阿嵯耶观音像的研究,表明大理的佛教文化,不仅只是从中原传入,而且还从印度传入。阿嵯耶观音像的发现,反映了大理古代各族人民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73.
《坛经》中的偈语既是《坛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坛经》思想内容精华的聚焦。这些偈语,一般都置于相对完整独立的篇章或段落末尾之处,或感悟,或括要,或释疑:或补遗,或寄望,或赠勉,或明志,或遗嘱,殊途而同’归: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思想内容虽受统于佛理之魂,但博大精深。灵活丰富,勉为梳理,可以归整为感悟,释禅,教诲、勉励,自分和谶语五类。  相似文献   
74.
论述了佛教装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进一步分析了佛教装饰艺术的形式与手法、起源题材的广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而展示了佛教装饰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75.
日本近代建筑设计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从日本的文化观念和传统建筑的一些形式手法入手,探索建筑中独特的自然观,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设计语汇,诸如对禅意的探寻,对表皮的内涵挖掘和创造等.以黑川纪章设计的名古屋美术馆为例分析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共同设计手法特征并做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76.
This paper compares some key concepts from Buddhism with ideas from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systems thinking. There appear to be many similariti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dialogue and mutual learning. The similarities also indicate that it may be possible to develop a Buddhist systems methodology to help guide exploration and change within Buddhist organisations.
Chao Ying ShenEmail:
  相似文献   
77.
《张胜温画卷》是极为重要的大理文物,是国内外广为研究的对象。本文针对学界对该画第108开的图名、图像 内容、粉本来源等所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进行考释的基础上,作者一一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8.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79.
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借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的研究成果,对《大唐西域记》中的印度人形象进行解析,进而分析其蕴含的现实的、历史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0.
弘一大师出家学佛的人生转向及其阅藏、发愿、写经、净修、崇行地藏信仰诸方面的修持活动 ,析论其净律兼行而以佛法实践为宗归的信仰特质 ;弘一大师与晚明佛教高僧益智旭之间具有密切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