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女性主义从"性政治"的角度,对渗透在话语领域的性歧视和性压迫展开批判。无论是英美女性主义还是法国女性主义者,她们都认为女性必须要发明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以此来颠覆男性霸权,进而反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当然,这种建构女性语言的主张又具有女性本质主义的局限,女性主义的话语革命还可以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层面上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要紧密抓住高职"职业性"特点,将高职学生职业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结合,改革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增强高职学生职业思想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3.
《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思想意蕴丰富的作品,文章就作者对待佛教的态度及作品所隐含的佛教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并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创作动机,探究造成其对待佛家文化态度矛盾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4.
《心经》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从个体禅修实践及其境界角度昭示了佛教哲学赖以建构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逻辑理路。《心经》表明,佛僧在禅定修炼中亲证的极境即空虚寂静、主客合一之境,是佛教形成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等方面哲学思想的的根本性实证依据;从“般若”认识论到“空”本体论再到“脱苦”人生论,则是《心经》蕴含的佛教哲学建构的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55.
中国是一个重历史的国家,一直有记述历史保存史料的传统。在诸多的汉文史料中,既有翻译外来经典的汉文译本,也有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经典。讨论了这些用汉文撰写的史料的重要性,旨在揭示汉文资料在研究佛教中的重要性,同时兼及伊斯兰教、摩尼教和景教等汉文资料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6.
明代诸帝大都与藏传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尤以明武宗为甚。武宗豹房里有很多藏僧,日夜与之狎昵,并且在京城广建寺院,对藏僧大加封赏,给予他们很多的特权,可谓宠幸之至。但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已超出朝廷治藏政策需要的范畴,成为朝政败乱、宫廷生活颓靡的表现,对藏传佛教及其僧团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7.
从现代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分析,追求增长指数和规模扩张的模式使社会创新主体受到双重制约:发展的社会性动力匮乏和无法从创新的社会效用中获得反馈性的推动力。和谐社会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环境的容量和资源的支撑能力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而是要最终实现人的生产、消费、发展和社会的自主创新的统一。只有改变政府主导增长,转向社会自主发展,逐步实现政府淡出,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监管下的社会自身创新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8.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体,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中必须始终自觉遵循的价值判断标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积极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59.
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本文主要讨论中国的古典哲学中有些什么精华可为现代室内外设计师所用,现今在国内外的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运用和借鉴状况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够通过“知无用之用”为帮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对像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其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0.
文化差异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能起阻碍作用,而政治层面的文化差异则是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最大障碍;化异求同,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文化认同,是两岸政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根本路径;“厦金模式”能够成为两岸政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先行先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