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46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酒西盆地为晚期型前陆盆地,老君庙油田位于盆地南部老君庙背斜带的中部,L油藏储层颗粒分选、磨圆较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胶结物的成分主要为泥质和钙质,属中高孔隙中渗透含油好的油藏。依据岩心观察、野外露头以及钻井、测井等沉积相划分标志,老君庙油田L油藏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等2类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等3类沉积亚相。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藏上部沉积区域性的石油沟段棕红色泥岩盖层,L1,L2,L3储集砂体由于褶皱作用形成背斜圈闭,西部低洼地区为构造-岩性圈闭,其中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构造背景是成藏的地质基础,成岩作用形成的储集物性特点是成藏的前提,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是成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是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2.
 对三水盆地SB-01钻孔下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微体化石分析,共发现介形类7属10种,分布于5个层位;轮藻化石9属15种,见于3个层位。根据介形类和轮藻化石的分布、丰度和分异度变化,讨论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环境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可划分为4个环境演化阶段。阶段A(89.0~75.5 m):气候较干燥,水体较浅的半咸水环境;阶段B(75.5~53.5 m):气候温暖潮湿为主,湖平面上升,水体盐度仍较高;阶段C(53.5 ~ 21.0 m):温湿-干旱气候条件交替出现,湖平面和水体盐度波动频繁;阶段D(21.0 ~ 5.2 m):气候温暖湿润为主,水体较深,湖水逐渐淡化,相应于湖盆发育盛期。  相似文献   
15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时期沉积体系特征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盆地两侧的沉积模式.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主体为湖泊三角洲环境,沉积体系发育类型多样,主要有三角洲、湖泊及浊流沉积.在沉积过程中,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加积型-进积型三角洲,浊流为南部三角洲前缘垮塌成因.根据研究区南北两侧三角洲发育特点,结合盆地形态,认为北部为浅水型缓坡三角洲,而南部为深水陡坡型三角洲及浊流沉积,长6时期从早到晚表现为一个强烈进积作用过程.沉积体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4.
席观伟 《科技信息》2013,(2):449-449
<正>新发煤炭资源勘查区位于韦州矿区北部,向斜构造盆地北端东翼丘陵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区域丘陵水文地质区条件相同,地下水的形成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和自然地理的控制。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向斜构造盆地东翼丘陵区内由二叠系和石炭系碎屑岩夹煤层组成,上覆第四系风成黄土状粉砂土,为透水不含水层。在苦水河流域地  相似文献   
155.
根据 2 2 4口井的实际资料 ,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Es1+ 2 /Es3 不整合面的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岩性组合特征进行了平面规划及分类 ,探讨了该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整合面在油气运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由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岩性配置所决定。研究区凹陷北部茨 5 9井—茨 80井、龙 12井—龙 2 4井等区域为寻找不整合面之下遮挡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茨 6 7—茨 6 15区域是该不整合面之上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7.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并探讨其分类标准,对岩心气测渗透率(Kg)和水测渗透率(Kw)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g与Kw线性相关性良好,随Kg增大Kw也在增大,但不同Kg区间Kw增大幅度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Kg<0.5×10~(-3)μm~2、0.5×10~(-3)μm~20.8×10~(-3)μm~2三段式,Kw与Kg拟合直线段的斜率依次为0.0961、1.2993、0.2103,Kg/Kw平均值依次为19.27、3.97、3.22,(Kg-Kw)/Kg的变化范围依次为95.71%~92.12%、81.42%~66.08%、71.13%~65.54%。鉴于Kw随Kg的变化规律,建议取气测渗透率0.5×10~(-3)μm~2和0.8×10~(-3)μm~2分别作为致密储层、超低渗储层的上限,进一步精细划分低渗透储层。  相似文献   
158.
子洲地区山西组及盒8段有利砂体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山西组及盒8段有利砂体的特征及成因,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高产天然气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大量的砂岩样品统计显示,山西组砂岩类型以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盒8段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不同类型的砂岩物性不同,石英砂岩物性最好,其次是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物性最差;沉积相分析认为,子洲地区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探明了重点气层组山23及盒82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结论有利的天然气储集体主要形成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由于山西组和盒8段形成时古地理条件的不同,其砂体类型及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9.
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辟构造带是强超压发育区 ,也是莺歌海盆地超压源所在地 ,属典型的垂向超压传递压力系统 ,热流体活动十分活跃 ,具独特的天然气垂向运移特征。研究表明 :(1)异常温压形成强流体势 ,异常高压为天然气运移提供强大动力 ;(2 )流体压裂形成良好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输导系统 ,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主要是流体压裂面 ;(3)热流体活动模式决定了天然气运移 ,流体压裂可导致流体释放 ,使孔隙压力降低 ,并造成流体压裂面自动封闭 ,尔后地层压力再次聚集增大 ,再次导致流体压裂和流体释放 ,依此反复 ,形成流体幕式活动。天然气作为热流体的组成部分 ,其成藏特征为幕式聚集和处于聚集散失再聚集供大于散的动态平衡中  相似文献   
160.
 加蓬盆地作为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而G区块是中国在北加蓬次盆地的重要投资勘探开发区块。对该区块地层和沉积特征,以及烃源岩、储层、盖层、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G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发育有优质烃源岩,而U.P.C.段作为G区块的主力产油层,储层物性很好,且该区块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良好。G区块油藏多为受构造控制的断背斜、断块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高点。研究表明,G区块油气成藏模式为“深源充注,断层盐边砂体输导,构造成藏”,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与盐运动相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