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4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综合类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Cross-border financing activities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inflow of capital may lead to accumulated financial risks. To mitigate financial risks and promote the opening of financial markets,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cross-border financing have been implemented since 20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policies in opening financial markets and managing foreign financial risks. We employ a time-varying parameter vector autoregressive (TVP-VAR) model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changes in the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Chinese bond market and foreign bond markets under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 stages of cross-border financing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Ou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of cross-border financing has increased the total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bond markets, as well as the spillover effect from other bond indices to the Chinese RMB Bond Index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from other indices to the Chinese USD index. Moreov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has reduced the total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and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from other indices to the Chinese RMB Bond Index.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reventing external risk transmission when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is opening to the world. 相似文献
92.
引入信用风险的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小二乘Monte Carlo(LSM)模拟建立引入信用风险的可转债定价模型,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内嵌不同路径依赖触发条款期权的可转债的复杂特征.本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中国沪深两市11支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格并与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定价偏差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上都不超过4%,模型价格与市场价格拟合程度很高,这为模型在实际投资决策中的模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从三斜晶系出发,应用三角函数关系导出了由键角计算两面角的公式,根据此公式,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数据或Pople标准数据给出复杂分子任一原子的自然坐标,大大简化了量子化学计算中的分子几何构型输入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94.
杨新萍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8(4):36-41
本文研究了原子势(z^#/r)与化学键性质的关系.结台了化学键离子性的定义:i=△PAB/PA,由此建立了计算键长的公式dAB=R-0.0833i△PAB,用该公式计算和验证了120余个化学键的键长,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台很好,表明该公式揭示了原子势与化学键性质的本质. 相似文献
95.
用修正的Migdal—Kadanoff递推关系讨论了Z5格点规范理论的相结构,给出了该模型在全部耦合参数空间中的相变特征,得到的固定点和相图在数值上与MonteCarlo模似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6.
本文借助神经网络对非线性函数的逼近能力,提出了BP算法的改进型算法及基于BP算法的指数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传统预测算法,证实改进后BP算法用于指数预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由于岩溶贯通形态复杂,地下水丰富,对隧道基底局部水压,和隧道结构裂缝及层间粘结强度影响较大,易发生隧道道床脱空上浮底鼓现象,危及运营行车安全。本文将道床上浮情况分为道床横向脱空与纵向脱空两大类,分别开展三种阶段工况下道床在不同水头高度下的上浮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上浮过程可划分三个阶段:①地下水入渗阶段,该阶段仰拱-填充层孔隙水压力降低,道床孔隙水压力增高,② 粘结失效阶段,临界水头高度与道床板厚度、道床与仰拱填充间粘结强度之间的关联阶段。③第三阶段为道床局部上浮脱空阶段,粘结强度对临界水头高度的影响远大于道床板厚度。(2)第一阶段层间粘结良好条件下,上浮水压需要约6.32MPa;粘结力较弱时,上浮水压仅需66.69kPa左右。(3)第三阶段横向中部脱空情况下,25m水头压力下道床层间应力值为1.85MPa以上,对应最大上浮值为0.22mm。(4)第三阶段纵向局部脱空情况下,当道床脱空段增大至10m时,25m水头压力环下道床最大上浮值为6.83mm,达到影响行车的上浮阈值8.00mm。综上可知,隧道道床粘结失效,易诱发道床上浮底鼓。层间增强粘结措施的有效布设,可抑制道床上浮底鼓;建议采用钻孔泄水和补打道床锚杆等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