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5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PCMB、NBS、PMSF、TNBS、SUAN、DTT、BrAc、IAc等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性修饰家蚕碱性磷酸酶的部分氨基酸残基,对酶活力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MSF、SUAN、BrAc、IAc和TNBS的修饰能显著抑制酶的活性,且酶活力降低程度与修饰剂的浓度相关;PMSF、DTT和NBT的修饰对酶的影响较小.初步认为,巯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可能是家蚕碱性磷酸酶的必需功能基团,赖氨酸残基和二硫键对保护酶的催化能力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2.
家蚕血淋巴蛋白的发育变化和BmLSP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5龄的家蚕幼虫血淋巴取样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观察并分析家蚕幼虫血淋巴主要蛋白的发育变化 ,对其中的一种主要蛋白即家蚕幼虫血清蛋白 ,通过硫酸铵沉淀、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纯化至均一  相似文献   
63.
家蚕染色体的C-带及其扫描电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蚕早期胚为材料,对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C-带的研究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分裂相都显示染色体上有C-带,其中4条染色体上常有C-带深染;性染色体中Z染色体亚端部普遍显示有C-带.表明家蚕染色体C-带可能属于非着丝粒型C-带,与其弥散型着丝粒理论相辅.  相似文献   
64.
桑蚕蛹皮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显微结构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桑蚕蛹皮的成分、结构进行了化学及扫描电镜分析,确定其含有的主要成分及含甲壳素的数量,并对其中的甲壳素、蛋白质和无机盐三者之间的存在方式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蛹体中的甲壳素与灰分主要含有蛹皮中,甲壳素占整个蛹体成分的2.71%,占蛹皮重量的25.5%,蛹皮外表面呈规整的多边形网状结构,蛹皮中蛋白质与蜂窝状的甲壳素相结合,呈层状分布,颗粒状的无机盐填充在甲壳素/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蜂窝状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65.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是一种无线粒体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将N.bombycis经KOH处理后,接种于家蚕胚胎细胞(BmE细胞)和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用倒置显微镜对微孢子虫在宿主细胞中感染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跟踪观察,比较两种细胞接种N.bombycis后所出现的形态学变化.接种后第12天起,两种细胞内均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孢子,并可见大量的胞外游动.在感染晚期,Sf21中有许多孢子从细胞中逸出,留下许多空泡,细胞还保持一定的完整性,而家蚕胚胎细胞则在感染后期完全崩解.这种差异可能是Sf21作为一种非原宿主细胞,对N.bombycis的感染有一定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6.
几种昆虫细胞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
68.
对白僵蚕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制备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僵蚕分离得到4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14),22-二烯一30,7α-二醇(1)、7α-甲氧基-(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α-三醇(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僵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