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825篇
自然研究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河流、水库、近岸海域的水体污染现状, 分析城市内涝、河流及入海口水量变化问题, 发现湾区水体污染主要由大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工业活动造成, 不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使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 对生态用水的过度侵占是水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国际先进湾区完善立法、提高标准、控制排放和保护生态的水环境治理经验, 对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对策: 1)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污水处理; 2)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3) 控制围垦, 加强生态保护; 4) 加快推进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32.
咸化湖盆过渡相组(三角洲前缘与浅湖亚相)沉积特征与淡水湖盆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骨架砂体微相类型、分布等方面。研究其沉积控储机制,既是对湖盆沉积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也对中国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应用大量岩芯、测录井及铸体薄片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下油砂山组(N21)与上油砂山组(N22)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咸化湖盆三角洲前缘浅湖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滩坝两种储集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两者在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微观组构及测井曲线叠加样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与湖盆水体咸化程度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咸化湖盆碎屑岩储层整体成分成熟度偏低,以原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相对欠发育。强烈的早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增加了岩石的抗压能力。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岩石粒度与胶结物含量。  相似文献   
233.
为了探讨连续选育多代以后泥蚶形态性状对全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330个2龄“乐清湾1号”泥蚶的壳长L、壳高H、壳宽W、全重Y1和软体部重Y2等5个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形态性状对全重、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所测5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52),壳长与软体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28)。2)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宽对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79),是影响全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高主要通过壳宽间接影响全重,是影响全重的次要因素;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0.415),其次是壳宽(0.390),两者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3)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壳长、壳高、壳宽估计全重和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1=-18.798+0.265L+0.294H+0.646W;Y2=-7.194+0.143L+0.088H+0.203W。  相似文献   
234.
针对湄洲湾不规整岸边界和复杂的潮流变化等特征,模型采用高精度的二维非结构网格浅水流模型对湾内潮流水动力进行模拟。基本方程离散和有限体积法思想,并利用改进的QUICK格式提高对流项计算精度,在扩散通量估算上引入具有良好数值性能的超松弛校正方法。不合理的压力波由Rhie-Chow的动量插值方法加以抑制,水位校正方程结合SIMPLEC程式导出。通过对湄洲湾小潮的水动力模拟,结果表明,潮位、流速、流向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良好。另外,模型还对海湾内肖厝峰尾和鲤鱼尾两处主要污水排放口的COD排放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湄洲湾内污染物输运特征,为更好地进行近海水污染控制提供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35.
以黄土岭流域为例,对1:1万和1:5万两种尺度,应用栅格大小为5~50m6种水平分辨率的栅格DEN,进行了流域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分辨率DEM提取的河网结构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河网的精度不同;提取的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河道坡度、平均高程相差不大,河道长度和平均坡度参数相差较大,尤其是平均坡度参数,不同尺度DEM提取的流域参数差异明显,1:1万提取的河网精度大于1:5万,提取的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差异明显但不大,河道长度、河道坡度、平均高程和平均坡度参数相差较大,尤其是河道坡度和平均坡度。  相似文献   
236.
水电站引水渠上涡管排沙式沉沙池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试验研究,证明这种沉沙池具有较好的沉沙及排沙作用,可应用于排除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悬移质泥沙。试验表明,该沉沙池对悬移质中粗粒径部分排除率较高,对细粒径部分排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237.
羌塘盆地地表烃源岩样品风化严重、成熟度高,准确测定其残余有机碳含量对于其油气资源评价尤为重要。然而,常规方法往往不能准确地测定这类特殊样品的有机碳含量。针对这一问题,以碳酸盐岩和泥岩为研究对象,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探讨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有机碳测定的影响;并与重铬酸钾氧化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称样量为100 mg时,对于碳酸盐岩,用300μL 1 mol/L的HCl处理4次;对于泥岩样品用150μL 1 mol/L的HCl处理3次。鉴于不同地区样品之间存在差异,建议对于羌塘盆地这类特殊样品,必须进行强化酸处理才能消除无机碳的影响、测定出准确的总有机碳值。  相似文献   
238.
滇西龙川江盆地沉积体系特征及与砂岩铀矿成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川江盆地是滇西新生代造山带内部发育的小型山间断陷陆相沉积盆地.通过分析盆地内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空间展布模式,提出了初始成盆阶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盆地扩张阶段则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组合的观点.探讨了沉积体系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认为铀矿床定位于冲积扇扇体上,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是砂岩型铀矿赋存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239.
陈波  张继云  韦聪 《广西科学》2022,29(6):1033-1043
为了探究防城港湾外海域的水体输运方式及机制,本文对历史调查数据及最新的海流调查资料的海流玫瑰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防城港湾以西海域的水体输运,冬季为反气旋式环流控制,水体输运主要为NE向;夏季为沿岸入海径流、气旋涡控制,水体输运主要为WSW向。春季和秋季,表层水体输运主要为WSW向,中层以下水体输运为NE向。风对表层流的影响较明显,夏季西南季风造成沿岸水的堆积产生正压梯度力使表层水体往西南向输运,但不起主导作用。中层以下主要受北部湾北部气旋式、反气旋式两种不同形式的环流控制。除此之外,琼州海峡西向流、入海径流、地形等对水体输运也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0.
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昼夜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评估该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揭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对外部气象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为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进行长期且连续的通量以及气象环境观测。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原始观测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和插补处理,同时,利用EddyPro软件中的Express Mode模块对通量数据进行二次坐标旋转、频率损失订正以及WPL密度效应修正,最终转化为30 min数据。分析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潜热(latent heat, LE)通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及其与外部气象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均有显著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白天为较强的碳汇,夜晚为较弱的碳源,整年表现为固碳作用,年通量为-506.9 g/(m2·a)。其日变化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U”形曲线,生长季的碳吸收明显大于非生长季;在生长季白天,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呈显著的对数关系;而在非生长季,NEE与夜间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LE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显著,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单峰型”曲线,且在生长季大于非生长季,LE与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H4通量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无显著的昼夜变化,在生长季为较弱的CH4吸收,非生长季为中性至微弱的CH4排放,全年可能表现为较微弱的CH4汇。【结论】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整体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CO2和LE通量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而CH4通量季节和昼夜变化并不显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显著,可以为今后提升杨树人工林的固碳能力提供参考。因此,营造杨树人工林将是短期内吸收大气中的CO2和CH4并缓解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