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08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石树沟群首次进行了系统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单元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及其他参数,划分出6种具有重要指相意义的地震相.依据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模式以及少量井孔资料,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预测了石树沟群沉积体系的分布,指出三角洲前缘相带是最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带.  相似文献   
7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G,F,P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冲积扇流动单元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冲积扇储层中E类流动单元多分布于主槽流沟的中心部位;G类流动单元多呈宽带状分布于主槽微相的沟间滩及侧缘槽微相砂体的侧翼;F类流动单元一般都在辫流砂岛、辫流滩地;P类流动单元一般分布在扇间滩地或漫洪、漫流带.剩余油多分布于横向渗流屏障附近流动单元的边缘部位和流动单元接合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砂岩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方法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山西组—马家沟组储集层已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本区砂岩储集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发生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结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74.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B盆地中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结论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解与胶结作用及沉积环境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环境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76.
When, where and from which hominoid the human originated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subjects in the study of human natural histor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the chronological, geographical and taxonomic distribution of all hominoids. Yunnan Pr…  相似文献   
77.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on soil physics and nutrients properties of the debris flow bottomland, a case study at Daqing gully (in Xiaojiang Basin, Yunnan) was conducted in 2004.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at depth of 0-10,10-20,20-40,40-60,60-80 cm under three land use patterns crop bottomland (CL), forest bottomland (FL), and barren bottomland(B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ing bottomland to CL promoted soil toaccumulate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pH value transferred from neutral to alkalescency, and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available nitrogen (AN) in CL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FL and BL because the growth of crops consumed more nutrients in soil.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P, A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K) in soil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article.  相似文献   
78.
柴西南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对柴西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古近系处在以中新统内不整合面(T2′)和古新统合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TR)为顶底界的二级层序中,共发育有3个三级层序:即路乐河层序(SA)、下干柴沟层序(SB)和上干柴沟层序(SC).重点分析了下干柴沟层序及上干柴沟层序,认为下干柴沟层序由3个体系域组成: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上干柴沟层序由于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故将其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两个体系域.另外,分析了柴西南地区不同的体系域中岩性圈闭可能发育位置,并且建立了隐蔽圈闭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79.
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当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提出了保护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在综合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及室内编图、地层对比的基础上 ,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冲积扇 -河流沉积体系是侏罗纪富县期主要的古地理格局 ,富县期沉积受与古地貌密切相关的五条河谷控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富县期冲积扇沉积具进积型特征 ,其形成与古地形密切相关 ,分布于古甘陕、庆西河谷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