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5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工业纯铝的凝固过程中引入超声场,探讨了超声细化晶粒的机理,并具体研究了超声功率、导入声波的熔体温度区间对铸锭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铝熔体经超声处理后,凝固组织均得到显著细化,这主要取决于超声的空化效应和声流效应;超声功率增大时,组织细化程度提高,功率达到170W时细化效果最好,继续增大功率则细化作用减弱;施振温度区间对凝固组织的影响也有相似的规律,在合理的温度导入声波,晶粒能细化到最佳程度.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Na3AlF6(冰晶石)-Al2O3熔盐体系的总电导以及CaO加入对其电性能的影响. 根据测得的阻抗谱,提出了等效电路,用EvolCRT电化学软件对阻抗数据进行了拟合. 获得了Na3AlF6-Al2O3体系电导率随温度及Al2O3浓度变化的数学关系. CaO加入使得体系电导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电脉冲作用下Al-5%Cu熔体内电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在熔体表层附近较强,随着熔体深度的增加,电场强度逐渐减弱;电极电阻率越小,电脉冲在熔体内部形成的电场强度越大,电极电阻率越大,电脉冲在熔体内部形成的电场强度越小;两电极间距越大,熔体内部电场强度越弱,越有利于电场强度的均匀分布;对于电极电阻率与熔体电阻率相近的情况下,电极插深对熔体内电场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4.
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Ni(II)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Ni,测得α为0.212和D0为1.49×10-8cm2?s-1;Mg(II)不能单独被还原为Mg,但是可以被Ni(II)诱导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Mg-Ni合金膜,合金中Mg的含量随着阴极电位的负移和n(Mg(II))/n(Ni(II))摩尔比增大而增大.镁的最大质量分数可达28.73wt%。  相似文献   
115.
文章采用电阻率法研究了PbSn、InSn、InPb等二元合金熔体在保温条件下的结构转变动力学过程,并探讨其动力学特征与微观物理机制.分析表明二元合金熔体中结构转变过程是一个新相生成、旧相消失的动力学过程,并符合"形核-长大"类型,其中液相中新结构原子团簇的"形核率"为转变速率的主导控制因素,且存在2类不同的动力学转变模...  相似文献   
116.
为了了解微重力下水平温度梯度作用时晶体旋转对Czochralski结构浅液池内硅熔体热毛细对流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非稳态三维数值模拟,坩埚外壁被加热,半径为50 mm,晶体半径为15 mm,液池深度为3 mm,坩埚外壁与生长界面温差为16 K.模拟结果表明,晶体无旋转时,熔体表面会出现稳定的轮型,当晶体转速较低时,表面轮型会随晶体慢速旋转;当晶体转速超过4 r/min后,表面轮型运动速度发生突变,此时将出现热流体波.  相似文献   
117.
使用自助熔生长法生长Bi4-xNdxTi3O12(BNdT,x=0,0.5,0.85)单晶,研究了Nd掺杂对BNdT单晶光谱学特性的影响.常温拉曼光谱结果表明:随Nd含量的增加,BNdT中TiO6八面体振动模式有所增强;Nd含量增加到一定值,BNdT单晶可能在常温下发生铁电-N电相转变;位于(Bi2O2)^2+层的Bi-O振动模式随Nd掺杂量增加而减弱,表明Nd含量较低时,Nd^3+离子仅仅取代伪钙钛矿层的Bi^3+离子,当Nd含量较高时,有部分Nd^3+离子开始替换(Bi2O2)^2+层中的Bi^3+离子.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BNdT单晶具有间接带隙跃迁的特点,而且单晶的禁带宽度随Nd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8.
利用相场法模拟纯物质过冷熔体中的枝晶生长过程,研究各向异性强度、过冷度、扰动等对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会促发侧向分枝的形成,但不影响枝晶尖端的稳态生长行为;随着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大,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加快,枝晶结构特征愈加明显;过冷度的增加,枝晶尖端稳定性遭到破坏,甚至出现分叉.讨论网格步长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指出在兼顾精度与效率的同时应优先选取粗网格.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元素Bi的含量, 研究了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记录的1800 AD以来的9次强火山活动的信号. 结果表明, 东绒布冰芯中Bi含量的变化对关键区域的强火山活动有很好的记录, 这为山地冰芯定年提供了很好的标志层, 并为开展更长时间序列的山地冰芯火山记录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0.
拆沉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山  章军锋  许文良  刘勇胜 《科学通报》2009,54(14):1962-1973
综述了近年来对岩石圈拆沉作用化学和物理过程的研究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效应, 强调了榴辉岩熔体-橄榄岩反应形成的辉石岩源区及其导致的地幔化学不均一性是拆沉作用的地幔直接响应. 由此形成的来自辉石岩源区的玄武岩具有独特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标志, 可很好地解释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玄武岩. 熔体-橄榄岩反应可能是导致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富化、密度升高、弱化、最终失稳的重要原因. 其中熔体的性质是鉴别不同克拉通破坏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