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花吕开唇兰原球茎与丛生芽形成,生根与移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BA诱导下,不带顶芽的外植体比带顶芽的外植体容易形成原球茎和丛生芽,但诱导率高低与BA浓度关系不太;NAA是影响组培苗生根的关键因子,IBA和大量元素用量对生根率影响不大,但添加IBA和使用全量MS有利于生根苗发根和壮苗;  相似文献   
53.
藏红花球茎诱导丛生芽及球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当年新生小球茎为试验材料,在含1mg/L 2,4-D,0.5mg/L BA和7%CM(椰乳)的MS培养基上培养1-2月,再转入含5mg/L NAA和5mg/L BA的MS培养基上,黑暗条件下继代1-2次,可定向诱导大量丛生芽,诱导频率达74%,丛生芽可于黑暗条件下继续增殖,也可在光照条件下于含0.5mg/L NAA和3mg/L B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小球茎,长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54.
为建立文心兰(Oncidium)丛生芽工厂化继代增殖途径技术体系,对培养基、激素种类、激素浓度配比和继代增殖次数等影响丛生芽增殖增殖分化的关键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文心兰花梗为外植体,添加2.5~3.0 mg/L TDZ与0.2~0.4 mg/L NAA组合和1g/L活性炭和亚硫酸钠后诱导丛生芽分化丛生芽或原球茎效果好。TDZ与NAA浓度比值为8.93或8.75时,丛生芽诱导分化率最高,为90.0%,增殖系数为6.0~7.4;丛生芽分化途径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10 g/L琼脂+30 g/L蔗糖+1g/LAC+1g亚硫酸钠+2.8 mg/LTDZ+0.32 mg/LNAA;经5-6代继代增殖培养后,丛生芽变异率仅为0.1%。  相似文献   
55.
为寻求黄芩愈伤组织、丛芽诱导的最佳条件,分别以茎尖、茎段、叶片、带节茎段等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诱导条件对诱导率的影响;比较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增重量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诱导率:带节茎段要高于其它外植体;MS+6-BA0.5 mg/L +NAA0.5 mg/L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增殖最大的培养基组合;MS+6-BA1.0 mg/L +NAA0.5 mg/L为不定芽诱导最合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对西昌地区冬季促成栽培的几个亚洲系列百合品种进行了切花质量调查,质量指标包括:花期长短、花蕾长度、花枝硬度及长度、花蕾朵数等。综合各项质量指标,白色品种布鲁内罗(Brunello)、黄色品种波莉安娜(Pollyanna)表现最好,其切花质量均达切花百合分级标准的一级。  相似文献   
57.
为确立以"苏州青"胚轴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转基因技术,探讨了胚轴叶龄、激素条件及抗生素处理对胚轴培养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轴培养采用叶龄5~7d的材料可以获得高频分化效果;分化培养基以MS组成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细胞分裂素BA2.0mg/L和TDZ0.01mg/L,可以促进胚轴培养的出愈率及不定芽分化率;抗生素(Kan)浓度达15~20mg/L时,具有明显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58.
在湖北百合的离体繁殖中,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其丛生苗是通过不定根不定芽的发育形成的。不定芽起源于鳞片叶表皮和表皮下几层细胞;也可发生在生长发育中不定芽的生长锥上,由顶端分生组织中局部细胞分裂和分形成不定芽原基。  相似文献   
59.
甜瓜子叶不定芽分化过程中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甜瓜子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在分化培养基上形成不定芽。以此为系统,测定不定芽发生过程中PAL活性变化和木质素含量变化。以肉桂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咖啡酸为抑制剂,研究它们对不定芽发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中PAL活性变化和木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抑制剂均抑制不定芽的发生。PAL活性,木质素含量和愈伤组织分化成管胞、不定芽发生四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杉木休眠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杉木是针叶树种中萌芽力很强的树种之一。其1年生的初生茎就着生休眠芽(亦称潜伏芽)。本文对杉木休眠芽着生的位置、生长、分枝和死亡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并讨论了造林时与此有关的栽植深度和萌芽更新时的伐桩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