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南部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以濮深10井为例,计算了砂泥岩剖面的孔隙度和流体压力,以及不同性质生油岩在演化阶段的油气生成量。用生油岩孔隙中油气饱和度控制油气排出量的方法,可得到油气初次运移量和运移时期。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的生油岩,在进入生油门限时期不久就有油气排出;而有机质丰度低的生油岩几乎无液态油排出,只会在高、过成熟条件下排出天然气。 相似文献
52.
53.
从缅甸D区块Patolon-1井有机碳、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方法出发,主要对Patolon-1井塔本组上部煤系烃源岩和下部暗色泥岩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认为,塔本组煤系泥岩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塔本组暗色泥岩和煤岩处于低成熟阶段。但上部煤系地层在低熟阶段可以大量生成天然气与凝析油,为该构造带的主力烃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D区块Patolon背斜带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高压下碱式聚苯胺芳环扭角与能隙的缩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inder-Epstein模型计算了碱式聚苯胺在不同模型参数V2,0下的自洽变分基态,并通过芳环扭角估算聚合物压强.结果表明芳环扭角和能隙随压强的增大而缩减,当压强增大到7.66 GPa时芳环扭角趋零,能隙则减小至0.74 eV.这一理论与实验上观察到的随压力增大聚苯胺电导率增高的现象相吻合. 相似文献
55.
INTRODUCTIONFungal laccases (benzenediol:oxygen oxidoreductases, EC 1.10.3.2) are multicopper oxidases, capable of reducing oxygen to water and simultaneously involved in oxidation of aromatic hydrogen donors. These enzymes and very similar polyphenol oxidases can be used as free or immobilized type both in water or in some organic solvents for improving several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es (Burton etal. 1995; Luterek etal. 1998; Milstein etal. 1993).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the enzyme i… 相似文献
56.
通过色谱-质谱技术,系统剖析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具有不同丰度重排藿烷的原油饱和烃与芳烃分子组成特征,并应用芳烃参数对原油中高-异常高丰度重排藿烷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具有高-异常高丰度重排藿烷的原油其二环+三环芳烃占总芳烃相对百分含量很高,平均值大于98%;而低丰度重排藿烷类的原油中其相对百分含量较低,说明陆源高等植物可能为重排藿烷的重要生物来源。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相对丰度与氧芴(OF)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揭示两者形成过程可能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研究区原油甲基菲比值MPR值主要介于1.00~1.18之间,对应的Ro值分布范围为0.88%~0.92%,暗示这些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相对丰度的高低与成熟度关系不大。有鉴于此,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沉积环境和生物来源。在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中,水体盐度较低,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越大越有利于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
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芳烃类污染物处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研究降解菌暴露在污染物下蛋白差异表达的情况,可以揭示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做为碳源与能源的途径与方法.本项目以蛋白质二维电泳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产碱假单胞菌在污染物胁迫下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N端测序分析,对诱导性的同工酶进行了克隆与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产碱假单胞菌在污染物胁迫下能表达与细菌的趋化性密切相关的蛋白,在研究的菌株中存在同工不同源的酶系统.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七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气相IR激光化学,主要是等离子体化学.实验说明.在功率密度I≤13.5GW·CM~(-2)下,它们不能通过红外多光子吸收发生可检测的反应,仅当它们与环境气体混合击穿—成等离子体时,才有明显的反应发生.反应的结果,它们均以乙炔为主要产物,并伴有少量其它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生成.实验还证实了该条件下它们的反应属等离子体下的热反应,并非等离子体辐射引起的光反应,且初始过程中包括单分子最弱键断裂的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59.
周锡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本文对油气藏原始含油气饱和度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气聚集的驱动压力在油气聚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孔隙结构特征相似的油气藏内,当驱动压力相同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取决于油层物性的变化;在物性相同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取决于驱动压力的变化;在孔隙结构特征不相似的油气藏内,当储层物性、驱动压力相同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取决于孔隙结构中的微毛细管孔隙体积的变化(孔道半径小于1.0μm)。各种影响因素互补的最终结果,导致油气藏原始含油气饱和度,在油气藏顶部高于边部,气层高于油层。据此绘制出油层、气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驱动压力三者乘积值的统一关系图版。此类图版适用于解释任意油气藏中不同位置上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道了PPTA纤维(芳纶1414)高速纺丝新工艺。着重从纺丝速度、纺丝拉伸比、空气层高度、凝固条件及新型纺丝装置对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以纺速为400m/min,空气层高度为12mm,剧烈的凝固条件及较高的拉伸倍数等条件下进行纺丝,这些条件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若提高纺速并施加张力销将可进一步增加纤维的拉伸模量。实践表明:较短的纺丝管和适当的稳流层高度对纤维的成形及增加纺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