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1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32篇 |
教育与普及 | 1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13篇 |
综合类 | 1147篇 |
自然研究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的跟驰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两种常见的冰雪路面进行了交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同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自由流速度、平均速度、速度分布,相邻跟驰车辆的车头时距、车头时距与相对速度的相互关系等微观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地研究不同冰雪路面形态对城市快速路跟驰行为的影响。其次,对不同类型的优化速度函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依据Greenshields速度-密度关系建立期望车速模型,依据车辆不同跟驰状态建立冰雪路面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由此构建冰雪路面优化速度模型。基于现有跟驰理论研究成果,以线性跟驰模型建模思想对全速度差模型进行改造,结合冰雪路面优化速度模型构建适用于冰雪路面的新跟驰模型。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模型的稳定性、加速度非对称性。同时,利用调查数据对新模型和全速度差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更贴近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实际交通流,可以为冰雪路面下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2.
Estimation and simulation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components of ice-surface energy balance and tur bulent exchange parameters using the flux-profile method and the sin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 2 (SiB2, hereinafter)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measured results for the atmosphere in the near-ice-surface layer, which were observed by the First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of China in August, 1999 at a joint ice-research station (75°02′N, 160°51′W) on the drifting ice of Arctic Ocean.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uring the melting period of drifting ice the sum of the ice-released sensible heat and effective melting-consumed heat is greater than the net ice-absorbed radiation on the surface, with the excess heat coming via heat conduction from the deep layers of the ice mass. The simulated net radiation is systematical lv 18% greater than the measured results, while the simulated sensible heat flux is systematically 3% lower than the measured ones; and the simulated ice-surface heat flux differs noticeably from its calculation. Hence, we see that al though the measured sequences are short, the simulations of net radiation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by the SiB2 model are comparatively good, the simulation of other forms of fluxe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3.
GMS红外通道实时资料遥感海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4年1,2月的GMS-4的红外亮温和可见光反照率资料,以辽江湾海冰为对象,得到了海冰参数的提以方法和冰厚遥感数字分布。根据冰水物理特性的差异,建立了冰水识别的判据,发现用亮温可以较好地识别冰水,由此和到了冰水区分的亮温疮阀值。 相似文献
144.
145.
抗剪加固用U形纤维布条带预应力系统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纯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技术中,FRP强度利用率低、端部极易发生剥离和被动受力等问题,自主研发了抗剪加固用U形纤维布条带预应力系统.它由锚固装置、张拉装置和转角圆钢3部分组成.详细给出了各部件尺寸的设计方法和预应力施工工艺.设计制作了适用于2层50mm宽FRP的预应力系统,分别进行了1组直线条带的承载力试验和8组抗剪U形条带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系统能够有效锚固FRP并实现拉断破坏,使其强度利用率最大可达到96.1%;各部件尺寸设计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施工工艺能够在确保FRP两侧应力的均匀性和对称性的基础上施加不同大小的预应力值;预应力系统适用于施加244.84 MPa以上预应力值的抗剪FRP,其长期预应力损失比约为15%. 相似文献
146.
147.
基于国内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轧薄钢板材性数据、S280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几何尺寸数据以及已完成的轴压、偏压、受弯构件承载力试验数据,对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的强度不定性、几何特性不定性、计算模式不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按现有规范的抗力分项系数计算了各类基本构件在不同可能荷载组合下的可靠指标.结果表明:对于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当宽厚比符合规范要求时,按现有规范的抗力分项系数计算得到的可靠指标均能满足目标可靠度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的强度设计指标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尤其是冰凌中长期预测的精度,基于工程模糊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组合预测理论,提出了系统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给出了黄河内蒙段冰凌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值.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数学推导过程严谨,预测精度高于任意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9.
冰盖下水流慢速流动时,大多数属于层流状态,尤其大体积水体流动时(如水库)更是如此。文章对层流条件下冰盖下输水时的N-S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了冰盖下的水流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在概化的边界条件下,水流速度场是对称的抛物线分布,水流的温度场与水深的4次方成比例。 相似文献
150.
从晶体学理论出发 ,将多晶体看作是具有不同取向的单晶集合体 .认为单晶体各个滑移系的开动相互独立 ,从而简化计算模型 .同时利用从实测极图分析得到的三维晶粒取向分布函数作为权函数 ,对多晶织构圆板深拉延后径向应变进行平均化处理 ,得出薄圆板法兰部分的径向应变沿环向呈不均匀分布 ,其峰值个数及位置同已有实验结果相一致 ,表明模型正确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