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411.
苏皖两省铁路沿线自然灾害以水成因为主,并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季节分布集中、群发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据此,可以划分出长江以北淮河中下游灾害多发区、长江以南灾害常发区和皖西北灾害少发区等三大灾害区域。  相似文献   
412.
皖南西坑银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西坑银矿床的硫、铅、氢、氧稳定同位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西坑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成矿热液为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413.
安徽湿地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安徽全省湿地的概况、类型、历史现状、重要湿地、湿地资源和现有湿地保护区进行系统描述,提出了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首次对安徽湿地标准、功能、类型等,进行了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414.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蚀变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西北外围,处于郯庐断裂带内部.本文从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区内蚀变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以存在有其为发育的硬石膏化和青磐岩化而有别于其他斑岩铜矿,蚀变分带自内向外可归结为:硬石膏~黑云母~钾硅酸盐蚀变带—钾硅酸盐青磐岩化迭加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推测其更深部位存在有钠交代蚀变带.蚀变岩中氟的存在有利于铜、金矿质沉淀,铅、锌、锰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可指示矿体的赋存部位,蚀变的进行将导致稀土的淋滤和轻、重稀土的分异,轻、重稀土的分异有利于矿化.  相似文献   
415.
本文首次报道了刻鳞苔草和美丽苔草为中国地理分布新记录;裂瓜属,竹叶子属,沼兰属为安徽省新分布属;红果类叶升麻,直穗小蘖等34种(包括变种)为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  相似文献   
416.
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借用丹尼森、麦迪逊等学者的方法估算安徽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并将其与周边发达省份(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在逐步增加,相对贡献较大,但绝对贡献较小,与周边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17.
红壤是遍布于皖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对其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的研究,对这一地区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18.
安徽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描述和分析安徽湿地资源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 ,并提出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19.
阐述了地方工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殊性,探讨了地方工科院校本科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介绍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420.
安徽铜陵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露头对铜陵地区的上石炭统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上石炭统分为A、B、C 3个沉积层序,分别相当于黄龙组的下部、中上部和船山组.其中层序A、C属于Ⅰ类层型界面,层序B属于Ⅱ类层型界面.与Ⅱ类界面相比,Ⅰ类界面比较清晰易辨.区内缺乏低位域,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域(HST)组成,并且海侵体系域不甚发育,高位域组成了层序的主体.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的演变,但局部构造沉降则影响了沉积物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