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1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士云是明代云南著名学者与文学家.杨士云的诗诸体兼擅,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其恬淡之心的自然流露,语句冲和,感情真挚,给明代复古待坛增添了些许新声.杨士云一生尊崇圣贤之道,其文始终如一地贯彻着文以明道的写法,谨严有序,不作矫饰,将儒家亲民爱物的道德原则融注于行文之中.  相似文献   
62.
顾锡东是浙江当代越剧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以现代的眼光关注和表现历史,其剧作将写实和写意风格结合起来,融合了哲理与诗情的美质,具有传奇的情节和精简的构成,达到了越剧创作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63.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4.
作为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一员,赛珍珠尽管对海外传教活动心存疑虑,但她的创作却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教活动让赛珍珠认识了中国,影响了她的多元文化观的形成,并使她一生都持有宗教宽容的立场。  相似文献   
65.
明清诗学视野中的诗韵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诗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明清诗论家对诗韵的论说,多方面地展开了古典诗韵之论,将南朝以来人们对诗韵的阐说予以了提升和深化。  相似文献   
66.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7.
在近代诗坛,“同光体”诗派及诗人作品多为人所垢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陈宝琛作为“同光体”闽派的扛鼎诗人,其《沧趣楼诗集》中裒集的近800首诗作,问津者少,论者盖鲜见。探讨前清遗老陈宝琛对民国和伪满的立场、态度以及诗作的审美价值是敏感而又必须面对的课题,它是总体评价陈宝琛诗歌作品思想艺术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既强调诗体的规范又强调诗体的进化的诗的进化论,是刘勰诗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诗歌的形式本体上的思想是既保守又激进的,他很重视文体,语言,体验和想象,刘勰诗的形式本体论的主要学说是“诗有恒裁”说:强调诗歌有体,诗人应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甚至认为四言为正体;又不反对诗体进化,主张“随性适分”、“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69.
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 ,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 ;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 ,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70.
中美艺术设计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教育事业高度发达,教育体制十分灵活,教育体系非常完整。美国有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系),并且多实行开放性、灵活性教学,积极与国际接轨,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而与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相比,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加注重顺应社会需求,培养务实人才,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信息。面对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老问题和新现象层出不穷。高等艺术院校应以素质培养为重点,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改革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僵化、落后的教学管理方式,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培养新世纪的设计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