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1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将诗、酒与人生三者广泛结缘的第一位文化巨匠。他以归鸟、白云、孤松、秋菊等诸多自然物象入诗,象征自己的人格及人生追求,构成了朴厚传神的艺术境界。同时又以酒将诗与人生密切关联起来,在创造艺术人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因此,陶渊明这位文学家的作品与人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2.
在分数次Black-Scholes模型下,应用二次近似法推导连续支付红利的美式期权定价的近似公式,并根据公式分析红利对美式期权提前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通感"的概念,即"以感觉写感觉"。俄国象征派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与象征派诗歌不同,叶赛宁以"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其诗歌里,他塑造了一系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知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塑造,表现了年轻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4.
在清代诗人和瑛的诗歌创作中,表现有关西藏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将近一半,足以证明西藏对和瑛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章以和瑛创作的有关西藏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其出入西藏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西藏历史风云的追述、西藏具体风物的描绘,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西藏这一特殊地域与和瑛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5.
酬唱赠答诗和写景纪游诗在文廷式诗歌中占有一定比重,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是考察诗人情感脉络和诗风嬗变的重要环节。文廷式的酬唱赠答诗在角色认同的基础上寄托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非是言不由衷的唱叹之音。其中不仅有诗人外部活动的反映,更有诗人内心思想嬗变的折光。文氏之写景纪游诗借游览途中之所闻所见,将山光水色的描摹转化为审美过程中的超然心态,获得了对生命本体的深刻体验,以此来消解内心的忧愁苦闷,表达对于时局的忧虑。  相似文献   
156.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作为美国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大量的美国文化因素:记录世人对"美国梦"的追求,体现圣经的人物、思想和西方宗教神话、典故,并包含亘古不变的美国信条,这些都是弗罗斯特给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诵读他的诗歌对现代人理解美国的精神文化、宗教信仰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7.
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抱怨语是体现英语学习者是否具备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语篇补全式问卷调查法对20位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和15位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大学生的抱怨语进行了语料收集和对比、分析。发现两个受试群体的英语抱怨语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实施抱怨中出现的语用方面的失误,提出了加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8.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159.
不同于西方“自然主义”的器物化自然观,道家美学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神秘的、诗意的。道家将神秘的“道”视为“自然”的本质,以诗的直观标举自然的光辉和尊严,它所倡导的“天放之心”和“朴素之性”的生存理念对当今社会种种意识形态的僭妄和流弊有着巨大的警示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分析了蓝冰诗歌在精神指向上的自由意识,认为正是自由意识引导诗人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关怀现实人生;其诗歌艺术也体现了现代与古典互相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