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1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唐诗的研究传统多是针对其背景、主题思想、体裁以及艺术手法进行探究的。20世纪末,西方的后现代思潮引入我国,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传统的一些文学作品和现象被重新定义,它们的论域在后现代语境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作为古典文学旗帜的唐诗就在其中之列,后现代语境给了传统唐诗研究以活力,让它沿着反传统、反定式、多元化、通俗化、商品化的后现代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杨载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木亨]梓、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本文仅对杨载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些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词作为"艳科"、"小道",起源于宴乐,流行于舞榭歌场,以艳情柔媚的风格作为叙事方式,取代了诗歌的统治地位而成为鼎盛一时的文学主流.这样一种文学形式的流行和兴盛,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对欲望的妥协.在这场语言的集体狂欢中,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游戏在社会角色规则、性别规则以及语言本身的规则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朵盛极而糜的奇葩,也为今世之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宪法机制上的含糊性,美国历史上存在对外政策上的“府会”之争。冷战结束以来,国会实现了一种在对外政策上的“复兴”。伴随这一历史背景,国会在美国对华决策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历史线索整理当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国会在不同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以概括出美国国会在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地位作用,进而得出影响美国国会对华政策的关键性原因:国会内部微观因素和外部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预测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进一步发挥影响的可能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政府做国会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大诗人之一.他发起了意象派运动,他的意象经典小诗<在地铁车站>广为传诵,<诗章>是其里程碑式的现代派诗歌巨著.他谙熟古今,善于旁征博引,撷取各国文化之长为己所用,东方文化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诗歌理论在很多方面得益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意义。在爱情诗中,梧桐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用来表达相思离情;在怨诗中,梧桐寄托了思妇与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梧桐与明月的意象组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细腻缠绵的心理状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炽热的爱情渴求;梧桐与凤凰的意象组合有如一对痴情的恋人,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穆旦晚年对诗及诗歌创作中的准自虐现象中探析其享虐心态的成因,以透视当代知识分子隐秘的内心和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20.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