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74篇
综合类   11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原因,介绍了防治横向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92.
文章着重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的应用。根据台忻线豆村-茹村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分析,从施工、设计等方面提出要注意的事项,为今后推广碎石化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张日丽 《科学之友》2008,(10):47-47
文章针对二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形式,主要从设计、施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4.
环氧沥青道面高温足尺加速加载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对某军用机场试验段2种典型的环氧沥青道面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考虑到高温环境影响,将道面加热至60℃,研究2种道面的环氧沥青面层以及沥青混凝土下卧层的动力响应特性.环氧沥青面层响应在加载初期均为拉压交替变化,而加载后期半刚性基层道面以拉应变为主,复合道面以压应变为主;沥青混凝土层均以压应变为主.通过响应结果分析可知,在高温条件下受沥青黏弹性和流变性影响,道面的力学行为和状态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发生变化;不同力学响应导致环氧沥青道面结构高温条件破坏机理不同,因而设计控制指标亦不同,复合道面控制压应变,半刚性基层道面控制拉应变.  相似文献   
95.
机场道面使用性能的动态自回归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机场道面性能观测时间短,观测数据少,使用现有模型预测精度低,不能根据观测值动态更新预测模型等现状,提出了将卡尔曼滤波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建立了动态自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机场道面使用性能的预估.选取我国华东某机场的实测道面状况指数为基础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应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时间序列模型参数的实时更新,分析模型的预测效果.时间序列数据较少时,难以建立高精度的自回归模型,通过卡尔曼滤波处理建立的动态自回归预测模型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6.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重载移动作用下轴载重量、轴载速度、路面结构参数等因素变化,对沥青路面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动态响应随着轴重的增加呈线性显著增加;轴载速度对路面动态响应有一定的影响,路面结构动态响应随轴载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重载车辆以常见速度运行时,对路面结构产生的疲劳破坏影响显著大于静载产生的疲劳破坏;路面结构参数中,面层厚度对路表剪应力、路表竖向压应力影响特别显著,路基模量对路表弯沉、底基层拉应力、路基顶面压应变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机场航站楼的热工特性,指出了关于冷水机组、热水机组、锅炉和风冷热泵机组等主要设备的节能配置与运行策略,提出了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节能降耗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98.
车辆经过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CRCP)冲断区域时会上下振动,从而导致车-路间接触力发生变化,该变化加快了路面破坏,并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分析车辆经过冲断区域时车-路间接触力情况,文章建立了冲断区域人-车-路耦合振动模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法和Matlab软件对振动方程进行求解,获得车-路间接触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多个冲断区域、行车速度、冲断区域台阶高度、路面纵坡坡度、路面板大小和上下坡等参数对车-路间接触力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车辆经过冲断区域0.19s时车-路间接触力最大,其值为67.69kN,车辆经过冲断区域0.58s时,车-路间接触力最小,其值为26.35kN;行车速度、冲断区域台阶高度、路面纵坡坡度和上下坡对车-路间接触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新型膜结构路面器材,保障轮式车辆在松软路面上的通过性,运用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对路面器材的沉陷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了膜内张力对最大沉降量的影响。将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沉降计算公式的合理性。选取车辆挂钩牵引力作为评判车辆软土通过性的准则,将受力分析法和能量法相结合建立轮胎行驶的挂钩牵引力计算公式,定性得到附着系数μ和最大沉降量z0对车辆通过性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所选条件下,膜内张力对最大沉降量影响不大,通载试验初步验证了通过性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沥青路面微观形貌常用检测方法的不足,融合显微视觉的局部放大特性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显微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根据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建立显微视觉三维重构数学模型;利用立体显微镜采集序列图像,对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和阈值分割,并提取光条中心线;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实现表面三维重构。与基于聚焦深度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光照均匀性无特殊要求,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三维直观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