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系统科学   104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123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and culture in the marketplace and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radium quack and medicinal products were packaged and labell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 Although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by art historians on package design, historians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have paid little to no attention to the ways scientific and medical objects that were turned into commodities were packaged and commercialized. Thinking about packages not as mere containers but as multifunctional tools adds to historical accounts of science as a sociocultural enterprise and reminds us that science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consumer cultu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far from being receptacles that preserve their content and facilitate their transportation, bottles and boxes that contained radium products functioned as commercial and epistemic devices. It was the 1906 Pure Food and Drug Act that enforced such functions. Packages worked as commercial devices in the sense that they were used to boost sales. In addition, ‘epistemic’ points to the fact that the package is an artefact that ascribes meaning to and shapes its cont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working as a device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patent and orthodox medicines.  相似文献   
62.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机制的大豆供应链集成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农产品供应链集成的动因、集成过程中的各种模式以及集成的结果,揭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机制.以此为基础,结合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链的约束分析,说明中国现阶段大豆供应链的主要存在思想、组织、政策环境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障碍.对此给出了相应对策,主要有:构建有利于集成的政策环境以保证进口大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培育我国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协会扁平化供应链、减少交易成本,同时注重核心企业构建合理的生产商、收购经理人和加工商之间利益分配机制,真正能够运用期货手段规避市场风险等.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与纺织品有关的特保措施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纺织品遭受特保的负面影响,着重从纺织业自身角度探究了针对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4.
随着电脑、i Pad和各种智能手机的普及,教育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介入儿童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教育电子产品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在电子浪潮难以抵挡的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时间的控制、软件的选择、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的陪伴等方式,引导儿童合理使用教育电子产品,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65.
人们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仅仅是普通高等教育;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能是专科层次的教育;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互竞争的或不相干的;认为学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产品;认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不需要科研等等。通过分析论证,揭示认识错误之所在,明辨是非,以便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柑橘上施保克及其降解产物的GC快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GC-ECD检测柑橘上施保克及其降解产物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且不需大量的玻璃器皿和试剂,药品,比现有的方法更简捷,快速,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2mg/kg,回收率的范围为81.5-96.0%,并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的动态消解曲线和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67.
地理标志促进青岛知名农产品质量管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是近年来的突出问题。从地理标志入手,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管理学因素,阐释了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含义,在介绍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的基础上,从加强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强化市场监管等角度,提出了改善青岛知名农产品质量管理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山西省特色农副产品营销现状,提出了总体指导思想,探讨了基于4Ps的营销方式创新及完善办法,特别强调了体验营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与立项因子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为今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本文剖析了影响产品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有49个子项目的产品竞争能力指标体系及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严品竞争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使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产品竞争能力的定量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实例,来说明此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