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ce addition of oleic acid coated Ag nanocrystals(Ag NCs) on mechanical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dental resin composites.Composites(70 wt%of silica loading) with 25 ppm,50 ppm,75 ppm and 100 ppm(wt) Ag NCs were prepared and the composite without Ag NCs served as a contro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g NC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the resin composite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shade.For the composite with 50 ppm Ag NCs,fiexural strength(140.3 MPa),modulus(13.2 GPa)and compressive strength(347.2 MPa) were increased by 4.1%,22.2%,13.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antibacterial test demonstrated that trace Ag NCs provided the resin composites with an antibacterial effect.Such strong and antibacterial dental resin composites might be advantageous to prevent secondary caries and be potential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2.
ZnS(Ag)涂层厚度会影响222 Rn/220 Rn绝对测量小闪烁室的探测效率.用241 Amα电镀参考源对厚度为10 mg/cm2的ZnS(Ag)涂层α探测效率进行了实验验证.分别采用解析方法与MCNP模拟方法计算了相对立体角修正因子,讨论了空气层对α粒子的吸收修正,分析了不确定度来源.实验结果表明,10 mg/cm2 ZnS(Ag)涂层对α粒子的探测效率在102.4%~103.1%之间,不确定度小于5.44%.在实验不确定度范围内,可认为其对α粒子的探测效率为100%.实验证明了222Rn/220Rn绝对测量小闪烁室内采用10 mg/cm2厚的ZnS(Ag)涂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3.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I)。考察了pH值、Ag(I)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I)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良好,粒径15~40nm,饱和磁化强度25.6emu·g-1,pH6.0时吸附最佳,Ag(I)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ich和D-R模型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06mmol/g。吸附活化能E为8.94~9.10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24.
分别用m(Zr)/m(Ti)配比为30/70、53/47、70/30的源材料及陶瓷块状靶和预烧粉末靶的形式,在Ag、Au、Pt衬底上溅射制取PZT薄膜,比较分析了薄膜的钙钛矿结构形成情况,所需的热处理温度及铁电特性,研究表明:靶材的配比造近30/70时较容易获得钙钛矿结构;用预烧粉末靶或用Ag衬底可降低热处理温度;用Au、Pt衬底能得到较好的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5.
纳米Ag粉体的晶格畸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X-ray衍射和电子省射等方法研究了纳米银粉体的晶格结构特征,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纳米银粉体的点参数,发现纳米银粉体的晶畸变表现为晶格收缩,其收缩量与粒径倒数1/d成正比。在总结前人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关于纳米材料晶格收缩或膨胀的熵判据,并讨论了有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Typically, 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amagnetic centers through diamagnetic metal ions are negligibly small or weakly antiferromagnetic[1]. However,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some metal complexes with organic radical ligands, in which the metal ions are diamagnetic, mediate substantial magnetic interactions. For example, metal complexes with semiquinones[2―4] show that a variety of magnetic interactions depend on metal ions and coordina-tion geometrie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agnetic i…  相似文献   
127.
Ag2S纳米-微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温下通过简单的一步反应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辐射条状、纳米线、蠕虫状等形貌的Ag2S纳米-微米材料.研究表明:反应物Ag 和S2-的浓度以及溶液的碱性强弱都对Ag2S形貌有明显影响;在反应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可以起到控制Ag 浓度和调节最初反应溶液酸碱度的作用.通过简单控制反应物浓度以及溶液酸碱性可实现Ag2S纳米-微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128.
采用蒸汽热法制备锐钛矿相TiO2,利用沉积-沉淀法和光化学反应将AgCl分散到TiO2上,通过光化学反应将Ag+还原,获得Ag@AgCl等离子体负载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光催化剂对氯霉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Ag@AgCl等离子体负载TiO2光催化剂对氯霉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其在高压汞灯下30 min的降解率可达95%,在Xe灯下180 min的降解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化学沉淀的方法来制备光催化剂Ag3VO4,用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还原Cr6+和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效率来评价该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Ag3VO4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在过量银条件下制备的Ag3VO4有较好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和光催化还原活性,且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较大程度的红移,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在过量银条件下制备出的Ag3VO4的稳定性和循环次数.同时对影响Ag3VO4的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Ag/BiVO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其结构及形貌等物性特征,并于可见光下评价其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g的引入可显著提高BiVO4的光催化性能:Ag/BiVO4(物质的量之比为Ag∶Bi=1∶15)具有最佳的降解活性,其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反应的速率常数为纯BiVO4的2.5倍。电化学交流阻抗测定结果显示,Ag的引入可有效降低BiVO4材料的电化学阻抗,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进而可提高其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