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大叶冬青叶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苗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离体培养的大叶冬青幼叶外植体在含有TDZ(噻吩隆,浓度0.1~5.0μmol/L)与IAA(浓度0.1~5.0μmol/L)的wPM培养基上培养,能够产生愈伤组织。当TDZ浓度不变时,5.0μmol/LIAA处理产生的愈伤组织块直径最大;愈伤组织块转培到含有不同浓度TDZ与IAA的WPM培养基上,在5.0μmol/LTDZ 3.0μmol/LIAA的培养基上出现较多不定芽苗(每一愈伤组织块平均产生11.2株);几种细胞分裂素作用比较研究表明:在BA、TDZ与ZT(均为15.0μmol/L)处理中,较好的芽苗增殖系数分别为3.7,6.0和7.4,BA与2-ip(均为3.0μmol/L)处理时芽苗高生长可达34mm和45mm。  相似文献   
233.
山杨,大青杨,毛白杨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大学校园栽培的毛白杨和铁岭县山区栽培的山杨、大青杨嫩叶、新梢为材料,经消毒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材料经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最后,形成再生植株,其新梢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经培养直接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生根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34.
本文计算了在饱和磁化的磁膜中形成单磁泡时系统能量的增量,用理论方法研究了单磁泡稳定存在的条件。从d_0/h和d_2/h与h/l函数关系的图解分析可见:磁膜厚h略增加时,泡径稳定区域变化不大,所以实际设计磁泡器件时为了增大磁泡信号的检出感度,建议最佳泡径d和最佳磁膜厚h都取8l,l为材料的特性长度。  相似文献   
235.
生姜茎尖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生姜茎尖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初代及继代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以N6为宜;KT对芽的增殖效果较佳;BA对芽没有明显的增殖效果,而且对芽的生长有毒害作用;KT5.0~7.5mg/L+NAA0.5mg/L的激素配比对丛生芽的诱导效果较好,25~30d可增殖3.3~3.9倍;0.5mg/L的NAA和IBA均能有效刺激试管苗生根,生根率高达100%;表土是良好的移栽基质,成活率为93.3%.  相似文献   
236.
甘薯离体培养直接再生形成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甘薯8129-4叶片,叶柄和茎的结果表明,甘薯外植体直接再生植株的能力以茎为最强,叶片次之,叶柄最差;NAA对外植体直接再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生根,而且可促进长芽;采用南薯88,8129-4和川薯101所作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仅添加NAA,甘薯茎段便可直接再生形成植株,而6-BA和ABA的作用依品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7.
为解决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TRA IL过程中的供氧矛盾,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在大肠杆菌中引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和CO差光谱法检验表明:vgb基因能够在C 600(pBV 220-TRA IL)中表达并受溶氧调控,重组菌CTV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3.7 L发酵罐实验表明:在同样的发酵条件下,含vgb基因的重组菌CTV的最高菌体密度为对照菌的1.64倍,达到50.6 g/L,乙酸积累为对照菌的55.6%,TRA IL蛋白产量提高了70%,达到2.8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