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不溶性腐植酸的制备及其吸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陕西黄陵风化煤中提取的腐植酸为原料,选取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为变量,利用高温脱水钙化法制备出不同条件下的不溶性腐植酸.实验结果表明当改性的腐植酸保温时间为2 h,保温温度为330℃时,吸附效果最佳,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不溶性腐植酸对水体中Cu~(2+)的吸附量为8.87 mg/g,对亚甲基蓝吸附效率达98.8%.腐植酸的碘吸附值158.4 mg/g,而最佳制备条件下的不溶性的腐植酸比表面积增加,微孔吸附能力增强,碘吸附值可达262.9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可以看出不溶性腐植酸表面更加粗糙,并负载了许多球状小颗粒,有助于提高吸附能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不溶性腐植酸结构中羟基和有机卤化物的含量明显增高,有利于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磷钼酸对油品中吡啶的吸附分离行为.实验表明,最佳分离温度为40℃.磷钼酸与油品的有效接触以及磷钼酸和吡啶的初始摩尔比高于化学计量(1:3),均有利于吡啶的分离.磷钼酸作为吸附剂可通过加热而得以再生,同时吡啶也可脱附回收.根据吸附产物的摩尔比、IR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的结果,推出吸附产物为离子缔合型化合物[C5H5NH3][PMo12o40].由静态吸附结果吻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而进一步证实其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3.
本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上修饰了一层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薄膜,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新型的基于电流响应的碘离子掺杂的聚吡略修饰电极;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此修饰电极对碘离子的响应是基于碘离子在PPy膜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掺杂平衡以及PPy膜中的碘离子在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制成的电流型电极对5.0×10-2~1.0×10-5mol/L的碘离子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测下限为6.0×10-6mol/L,具有线性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邻苯二胺电聚合膜。研究了聚邻苯二胺(ODB)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扫描速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电极材料、阴离子种类、聚合时间等对聚合电量的影响,提出了最佳聚合方案,即在0.015mol/LODB+0.4mol/LKCl+0.1mol/LHCl溶液中,以100mV·s-1的速率循环扫描50min。根据红外光谱初步推测:单体浓度低时可聚合形成类似吩嗪的桥式化学结构;而浓度高时形成1,2,4取代的链式结构。  相似文献   
95.
以生物体作为模板制备微纳米材料是一种融合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而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大部分生物模板具有廉价易得、环保无毒等优点.使用乳酸菌种属中的嗜热链球菌作为模板,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制备了银微球.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银微球直径约为0.882.0μm.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所制备的银微球的大小.循环伏安分析表明使用银微球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作用,有利于对苯二酚的检测,且直径较小的银微球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在酸性水溶液与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中钯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并探究了离子液体中质子供体(水)的引入对氧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酸性水溶液中钯电极上氧还原反应的4电子途径不同,在质子惰性的[Bmim]BF4离子液体中钯电极上的氧还原是通过1电子途径进行,还原生成离子液体中能稳定存在的O2●-,且该反应有较好的可逆性.而在离子液体中引入少量水后,氧还原反应逐渐向不可逆的2电子途径转化,生成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97.
报道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普鲁士蓝│铂修饰电极(PB│Pt)和PB-六氰亚铁酸镍混合物膜│铂修饰电极(PB-NiHCF│Pt)的循环状安和现场付立叶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发现不论PB膜还是PB-NCF混合物膜经过脱水处理后,两膜中中PB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受到了显著的抑制,而对NCFCF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
合成出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钴配合物[TOPPCo],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TOPPCo在DMSO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9.
将磁化后的凹凸棒土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研究了吸附剂量、温度、吸附时间和p 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凹凸棒土对Cr(Ⅵ)的吸附能力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吸附动力学实验证实了Cr(Ⅵ)在凹凸棒土上的吸附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Langmuir模型很好地反映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对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的计算可知,磁性凹凸棒土吸附Cr(Ⅵ)是自发、吸热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0.
在探究磷酸改性杨树叶的条件基础上,研究接触时间、硝基苯溶液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改性过后的杨树叶吸附硝基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用2 mol/L磷酸溶液按照15 m L/g的改性剂用量改性后,杨树叶对硝基苯的吸附在70 min左右达到基本平衡,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随着硝基苯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不断降低,吸附等温线满足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