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4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本研究探讨磁场对AM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空白对照组、磁疗对照组,AMI组和AMI磁场治疗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两天和六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中MDA含量。结果:在第二天测定时,AMI磁疗组与AMI组血浆和心肌的MDA无显著差异(P>0.05),AMI磁疗组和AMI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磁疗对照组。当第六天测定时,AMI磁场治疗组MDA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磁场能降低血浆及心肌中MDA含量,减少体内氧自由基,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这也为磁场用于AMI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及肺癌组织P53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P53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17.84±8.73)ng/L水平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显著升高(P〈0.001),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肺癌患者癌组织P53表达的阳性率为61.5%(168/273),肺癌患者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血清P53抗体水平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着良好的平行关系,测定血清P53抗体水平或检查肺癌患者癌组织P53的表达可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3.
根据阻抗频谱理论及模式识别理论,对手术中切除的恶性肿瘤组织及非肿瘤组织进行阻抗测量并进行肺癌辨识.利用Agilent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手术中切除样本的阻抗值,获得100,Hz~100,MHz频率激励下的阻抗频谱,经最小二乘算法拟合,得到频谱特征参数.将测量样本分成训练集与测试集,设计LMSE及Fisher两种线性分类器;分类器经训练后获得判别函数,利用分类器对测试集进行分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MSE以及Fisher算法对测试样本均能进行有效识别,并且识别结果与病理切片分析结果吻合,验证了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对肺癌阻抗检测进行辨识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肿瘤早期筛查提供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利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株A549/taxol,研究其对紫杉醇耐药性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长时间低浓度的紫杉醇处理A549细胞的方法获得其耐药细胞株A549/taxol,提取细胞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其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不同siRNA处理细胞进行基因沉默,研究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对紫杉醇的耐受情况.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株A549/taxol的基因表达紊乱,表现为ING5的高表达抑制了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而Bcl-2是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所必需的.结论以上结果初探了A549对紫杉醇耐药性的机制,为探寻紫杉醇化疗新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
针刺第二个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并配合肢体活动或配刺某些经穴,治疗运动中出现的腰部及四肢软组织的急性损伤17例,操作简便而安全,能快速减轻疼痛和消肿,总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56.
建立并优化HRM方法检测AKT1基因的E17K(49G>A)突变,并在8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该法检测AKT1基因的E17K突变.设计、合成针对AKT1基因的E17K突变的引物、探针,优化不对称PCR条件及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85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提取的基因组DNA,应用HRM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AKT1基因的E17K突变情况.经优化后,设计的引物在不对称PCR反应条件下可扩增出良好的条带.检测探针与野生型模板的扩增产物杂交后,其解链温度要高于与突变型产物杂交的解链温度.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质粒模板所产生的熔解曲线可见显著差异,相应的Tm值相差约 3.5℃.经HRM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在85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检测到1例AKT1基因的E17K位点为杂合突变型,其余均为野生型.本研究建立的对AKT1 E47K突变检测的HRM方法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方法.另外,本研究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现频率极低的AKT1 E47K突变.  相似文献   
57.
人正常胎肺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MEM培养液原代培养,后用无血清的199培养液继续培养.硝酸纤维膜的斑点酶联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所收集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含有能与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单抗结合的蛋白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培养的肺细胞与血小板生成素单抗有明显阳性反应.用小鼠骨髓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法测定肺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所收集的培养液促血小板生成活性的大小,结果显示收集的培养液有明显刺激活性并且其活性与肺细胞的密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林明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63-3265
为观察CE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对5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CE组(卡铂+足叶乙甙)和EP组(顺铂+足叶乙甙),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方面,CE组CR6例,PR14例,总有效20例(76.9%);EP组CR5例,PR13例,总有效18例(69.2%),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CE与EP两组发生Ⅱ度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无差别,患者均能耐受。说明CE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均有效,且近期疗效无差别,毒副反应均能耐受,均可作为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9.
研究复方威茯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观察其抗炎镇痛作用。以最大给药量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等,14 d后处死解剖,观察小鼠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复方威茯抗炎作用。以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热板致小鼠疼痛探讨复方威茯镇痛作用。结果在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小鼠有中毒症状或死亡,外观表现未见异常,解剖后未见脏器异常;复方威茯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P0.05或P0.01),可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可提高热板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P0.05或P0.01)。说明复方威茯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7 年6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患者24例,行白蛋白紫杉醇130 mg/m (d1,8,15)单药静脉化疗,每4周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 2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8例(33.3%),疾病稳定(SD)7例(29.2%),疾病进展(PD)9 例(37.5%);客观缓解率(ORR)33.3%,疾病控制率(DCR)62.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8.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7.5% ),脱发(29.2% ),外周神经毒性(16.7% ).结论 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复发难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