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72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61.
目的建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鸡胚及禽源性生物制品的检测。方法根据鸡胚致死孤儿病毒长纤突保守序列分别设计3对引物,优化并建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PCR检测方法;分别采用该方法对SPF鸡胚和流感疫苗、麻疹疫苗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到10-9稀释的病毒DNA;该方法与鼠腺病毒及猴腺病毒无交叉反应;在SPF鸡胚及禽源性生物制品中应用该方法均未检出病毒。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应用于禽源性生物制品中鸡胚致死孤儿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262.
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测定海洋生物转录组已成为揭示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工具.以长度为10 nt的不同多重标签(multiplex identifier)进行区分,构建了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 ormis)3种海洋生物的12个多重标签转录组文库.以合适的比例对各文库进行混合,利用定量PCR、Qubit和NanoDrop-1000等3种DNA浓度测定方法测定每个多重标签转录组文库的DNA浓度,3种方法的数值均一化并加权平均后,按照预定比例混合.为评估文库质量,先采用传统的Sanger测序测定了混合文库的192条序列,发现191条序列具有符合Roche/454高通量测序要求的AB格式,即一端为454A序列,另一端为454B序列;其中189条序列能分辨出其带有的多重标签;插入的平均长度为348 bp.然后通过Roche/454的滴定测序获得了34642条序列,其中32872条序列(94.9%)能分辨出其带有的多重标签,能够精确地分配到12个转录组,并且利用滴定测序结果计算出每个转录组文库的真实比例,对定量PCR、Qubit和NanoDrop-1000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定量PCR是相对准确的定量方法.以上的评估表明所建立的转录组文库构建方法是稳定可靠的,可以广泛应用于转录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263.
以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管家基因18S rRNA和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分别比较2个内参基因建立的相对定量曲线,最终确立以18S rRNA为参比基因,定量分析大黄鱼的Hepcidin抗菌肽基因.该相对定量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Northern-blot方法一致.应用建立的Hepcidin基因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研究方法,对大黄鱼头肾中的Hepcidin基因转录物进行相对定量,为今后开展鱼体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诱导机制等工作奠定研究基础.同时,克隆得到的大黄鱼β-actin基因和18S rRNA基因片段已提交基因库,并获得登录号.  相似文献   
264.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EKK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kinase 3)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MAP3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家族,其在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反应、肿瘤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分子克隆手段构建激酶功能失活(kinase inactive)型突变体MEKK3KI(391位赖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K391→M39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检测MEKK3KI对NudC的磷酸化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鉴定其激酶活性。根据GenBank提供的人源MEKK3的cDNA序列(NM_203351),扩增出野生型MEKK3(MEKK3WT)的目的基因,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扩增激酶功能失活型MEKK3KI目的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至带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2c和带有GFP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EKK3KI基因序列成功将391位点的赖氨酸(K)突变为甲硫氨酸(M),表明突变体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分析显示,MEKK3WT、MEKK3KI重组体均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体外模拟磷酸化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MEKK3WT在体外可以磷酸化NudC,而激酶功能失活型突变体MEKK3KI无法将其磷酸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野生型MEKK3转染HeLa细胞,细胞核形态异常,与凋亡细胞核形态相似,而失活型MEKK3过量表达不会导致细胞核明显变化。总之,本实验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失活型MEKK3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揭示MEKK3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建立弓形虫快速鉴定方法,进行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全国60个不同厂家的12 394只实验动物(包括:猴290只、小型猪425只、犬579只、兔1 234只、地鼠372只、豚鼠1 363只、大鼠987只、小鼠7 144只)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循环抗原CAg。利用PCR技术鉴定弓形虫p30基因。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识别弓形虫虫体。结果 用ELISA从12 394份动物血清中检出4份弓形虫抗体IgG阳性。在这4份抗体IgG阳性样本中都发现了弓形虫虫体和DNA。通过PCR扩增p30基因的分子特性证明了样本中弓形虫病原体的存在。通过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弓形虫速殖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12 394只实验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率为0.03%(4/12 394)。结论 ELISA、PCR、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相结合可完成实验动物的弓形虫检验工作。国内实验动物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因此,建议设计合理的筛查程序用于防止动物传播的弓形虫病。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工具,特别是快检技术用于这一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比较正常血糖长爪沙鼠和自发遗传性糖尿病长爪沙鼠肝脏、肾脏、骨骼肌和脑组织中钠通道β亚基(sodium channel beta subunit 3 gene,Scn3b)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正常血糖长爪沙鼠和自发遗传性糖尿病长爪沙鼠各6只,分别采集动物的肝脏、肾脏、骨骼肌和脑组织,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cn3b在各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血糖动物相比,在糖尿病长爪沙鼠肝脏和脑组织中,Scn3b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其中在肝脏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Scn3b在糖尿病长爪沙鼠肝脏和脑组织中表达减少,提示在肝脏和脑组织中Scn3b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长爪沙鼠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7.
针对在对无线跳频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状态检测时,使用常规检测工具难以获取有效的通信数据,无线通信接收设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对故障原因作出正确判断的问题,采用AD9371射频收发机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列阵(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并设计了一款用于检测AP故障的设备,对无线跳频通信信号进行抓取。通过本设备获取无线通信的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实现对AP设备状态信息的实时获取。实验数据表明,该设备适用于工作频段为ISM频段任意频点的无线跳频通信系统检测。  相似文献   
268.
以EHA105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优化质粒扩增条件、加大菌液使用量、改良提取纯化过程中所用试剂等,简化了操作流程,给出了一种高效提取农杆菌中质粒DNA的方法。结果表明,选择LB+KANA为培养基、抗生素质量浓度为50 mg/L,细菌培养至OD600=0.634~0.714时,以5 mL/次用量取菌液裂解;以改进方法提取试剂,得率与常规方法相当。该方法在满足PCR检测条件的前提下既减少了酚、氯仿等有毒试剂的用量,又省时、经济、方便,为植物转基因工程中目的物DNA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9.
An instruction level parallel computing paradigm and a unified architecture for an array processor (AP) on a chip (SoC)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ere “APU SoC” is short for “an AP SoC for the unified architecture”. The MISD/MIMD architecture for instruction level parallel computing is unified with the SIMD architecture for data level parallel computing. As a result, all the computing can be implemented on an APU SoC. The APU SoC offers the rationale of an array 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 in current technology, yet simplicity for the hardware (chip) and software (program) parallel designs. Just as a single processor chip can replace many function module chips, the APU SoC can replace the single-core/multi-core/many-core CPU chip for TLP computing and the ASIC/ASSP/FPGA/RC device array chip for Operation Level Parallel computing.  相似文献   
270.
本试验对从临床病死美洲雁的病料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致病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注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7%.由此判定感染病鸭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