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95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1篇
教育与普及   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399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根据炼钢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积累的经验,分析了钢中O、N、H等有害杂质元素的来源,提出了上述几种有害元素的相应控制对策,给出了生产净化钢液的主要技术措施,探讨了今后待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2.
本文探讨了砂轮粒度及其修整对滚动轴承钢Gcr15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粒度、不同修整导程的砂轮分别在外圆磨床上进行切入式横磨,对磨削力、磨削温度、工件表层显微硬度及其表面粗糙度等影响均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砂轮粒度与修整导程是提高滚动轴承钢磨削表面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3.
实验采用阴极电解预充氢试样拉伸的方法,研究了冷拔变形05Si2铁素体-马氏体型双相钢的氢脆敏感性及断裂行为。发现双相钢氢脆敏感性随着冷拔变形量的增大出现一峰值,以及氢致铁素体基体的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4.
试验研究了C-Mn钢加工硬化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等温转变规律,结果发现,加工硬化使相变孕育期缩短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素体在奥低体晶界处成核能力的提高,lnln(1/1-XF)与lnt之间的关系为二段直线,本文对形核自由能变化和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5.
介绍了国产海洋用钢(Z向钢)焊接T型管节点疲劳试验的过程和成果.试验对T型管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应力分布、疲劳寿命及裂纹扩展进行了详细测量,经过分析得到T型管节点实测应力集中系数的经验公式、疲劳S-N曲线及裂纹扩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国产Z向钢、国内焊接工艺和加工制造的焊接管结点有较好的疲劳性能,为我国海上平台国产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6.
选择几种钢、热处理成几类典型相组合的显微组织。试样经增量拉伸、中停,用光、电镜观察其表面,或其制备的剖面,或其冷冻断口,研究拉伸过程中相间不协调形变及相界面(含其近区)应力集中,协调形变、界面断裂及应力释放。从显微组织、微观界面力学行为的机理综合说明钢的宏观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87.
钢中大型夹杂物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8.
本文采用氚自射线照相法及接头充氢后释放规律的观察,研究了用Cr20Ni10Mn6型焊条焊接珠光体类钢时氢的扩散及分布规律。利用高碳钢淬火试样及淬火后充氢试样的拉伸试验,研究了高碳钢淬硬组织对氢和应力的敏感性。探讨了Cr20Ni10Mn6/高碳钢接头中不同部位形成裂纹的性质、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所得结论,为正确选用焊条及制定高碳钢的焊接工艺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对渗碳钢试样缺口实施表面滚压以提高渗碳钢的缺口疲劳强度,并对提高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滚压可使渗碳钢缺口疲劳极限提高78%~121%,达到1000MPa以上,超过未滚压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其强化效果相当显著;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缺口处由表面滚压引入高的残余压应力是提高缺口疲劳强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