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8篇
  免费   993篇
  国内免费   1451篇
系统科学   334篇
丛书文集   1230篇
教育与普及   1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591篇
综合类   28424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1281篇
  2013年   1020篇
  2012年   1568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686篇
  2008年   1687篇
  2007年   2184篇
  2006年   2063篇
  2005年   1885篇
  2004年   1419篇
  2003年   1414篇
  2002年   1060篇
  2001年   915篇
  2000年   1023篇
  1999年   985篇
  1998年   683篇
  1997年   600篇
  1996年   572篇
  1995年   531篇
  1994年   501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336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208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81.
Summary Using isolated, internally perfused bullfrog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we have studied the dose-response curves for -aminobutyric acid (GABA)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applied GABA antagonists.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antagonists the inhibition of the GABA current by bicuculline was competitive and that by picrotoxin was noncompetitive. Picrotoxin but not bicuculline blocked when internally perfused.To whom reprint requests should be addressed.Acknowledgments. We thank Drs S. Minakami and S. Yasui for helpful discussions and comments.  相似文献   
182.
183.
Summary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stereochemistry and 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DCN 203-922, a novel ergot alkaloid of the cyclol type, which contains in its peptide moiety the uncommon amino acid L-allo-isoleucine.Part of this paper was reported by this author at the Herbstversammlung der Schweizeri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Bern, in October 1986.  相似文献   
184.
Summary Larvae of the cabbage white butterfly,Pieris brassicae, have a dietary requirement for linolenic acid (C183n3) and were found to accumulate two other members of the n-3 family, C203n3 and C205n3 (eicosapentaenoic acid) especially in testicular phospholipids. Arachidonic acid was observed in trace amounts only. During diapause the relative titer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increased in testicular phospholipids to about 4.2% of the fatty acids. Eicosapentaenoic acid is a possible precursor of prostaglandins, suggesting that prostaglandins of the 3-series predominate in this insect.  相似文献   
185.
以廉价的工业副产物醋酸及乳酸为碳源,对产PHB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考察醋酸及乳酸的添加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PHB产量的影响。将来自Cupriavidusnecator的PHB合成操纵子phaCAB基因簇克隆至pBAD载体,得到产PHB菌株BL21_pBAD_phaCAB,以阿拉伯糖为诱导剂,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分别使用LB及M9培养基,对重组菌株BL21_pBAD_phaCAB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速度及PHB产量,探索产PHB重组大肠杆菌最适培养基。以添加0.04 g/L乳酸、1.2 g/L乳酸、0.02 g/L醋酸、0.6 g/L醋酸、0.04 g/L乳酸+0.02g/L醋酸、1.2g/L乳酸+0.4g/L醋酸的M9培养基(均含2 g/L葡萄糖)为实验组,以M9培养基(含2g/L葡萄糖)为对照组,考察醋酸及乳酸的添加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PHB产量的影响。分别取第6,12,24和36小时的培养液,分析其葡萄糖、醋酸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氮型M9培养基更适合产PHB重组大肠杆菌在低糖培养环境中生长。在葡萄糖消耗殆尽后,大肠杆菌能够以醋酸及乳酸为碳源进行代谢,因此在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186.
针对二价铁/过一硫酸盐(Fe(Ⅱ)/PMS)体系存在近中性pH条件下氧化效能低的问题,采用氨基三乙酸(NTA)强化Fe(Ⅱ)/PMS体系降解橙黄G(OG),研究NTA/Fe(Ⅱ)/PMS体系中OG降解的效能和机制,考察NTA,Fe(Ⅱ),PMS等反应物浓度和溶液pH值对OG降解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6.5时,NTA可显著强化Fe(Ⅱ)/PMS体系的氧化效能,OG的去除率从11.7%提高到92.5%,NTA的加入提高了溶液中有效活化剂的浓度,促进PMS分解生成活性物质;NTA/Fe(Ⅱ)/PMS体系中主导的活性物质为Fe(Ⅳ)和SO-4·,二者对体系氧化效能的贡献分别为72.0%和28.0%;增加NTA,Fe(Ⅱ)和PMS的浓度有助于OG的降解,但当三者浓度分别超过1.5,1.5,2.0 mmol·L-1时,出现抑制现象;引入NTA既提高了Fe(Ⅱ)/PMS体系在近中性pH条件下的氧化能力,又拓宽了该体系的pH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7.
长7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的致密区块,近一半的致密油分布其中。针对长7储层开采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依靠弹性开采产能较低、能量衰竭较快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水平井分段压裂数值模拟模型,首先对比不同吞吐方式对油田产能的影响,优选出CO2吞吐为首选的补充能量方式。其次对井网形式、井网参数及吞吐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最终优选出合适的吞吐方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储层的最优注采吞吐参数为:周期注入量为2 673 t、注入压力为21 MPa、注入速度为90 t/d、焖井时间为10 d。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8.
随着地浸采铀矿山的退役,特别是应现代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地下水修复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制定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法规,采用哪种修复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环境保护部门和项目执行者。本研究针对酸法浸出矿山特点,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法规的制定原则,并实践了地下水修复综合技术、自然净化、迁移净化、冲洗、弱酸浸出等方法,并在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总结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现场试验和退役矿山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影响地下水修复的矿床自然条件、地下水质量和用途、修复技术、修复费用和时间等因素,给出了推荐的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89.
红背桂树叶提取物绿色合成铁纳米颗粒(Fe NPs)在水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但由于Fe NPs存在团聚、易氧化等不稳定因素,在去除污染物时抑制了反应活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用一步法制备了高岭土负载Fe NPs (K-Fe NPs),并系统地检测了其对孔雀石绿和Pb2+混合污染物的去除反应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Fe NPs、高岭土和K-Fe NPs进行表征和分析。3种材料对比实验结果表明,K-Fe NPs对单独的孔雀石绿和Pb2+的去除效率(99.10%和93.41%)优于Fe NPs(93.67%和85.33%)和高岭土(32.54%和12.50%)。此外,K-Fe NPs经过4次重复循环对孔雀石绿和Pb2+的去除率仍分别为74.02%和55.48%。结果表明,K-Fe NPs在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修复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0.
利用西昌国家基本气象站2021年人工和自动的酸雨观测数据,对TCYII 1型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和人工系统的降水采样偏差及完整性、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设备硬件及软件通讯的故障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2套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较好。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在采样方式及样品保存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能够保证观测数据更接近于自然雨水的数值,更贴近真实情况。自动观测系统面临单轨运行,它的手动操作设置、部分配件需厂家优化改进。上级主管部门对自动系统测量阈值的设定、采样中出现的漏采、空采、多采等特殊情况,仍需进一步明确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