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从W湮灭的低能有效哈米顿出发,在夸克层次对弱湮灭辐射跃迁过程导出了有效拉格朗日,然后用于计算弱辐射湮灭过程B→D^(s)γ并且与其他模型预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些衰变道可在近期的B工厂和LHC上被探测到.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116.
基于DSJ(3040)粒子性质尚未确定这一课题,利用组分夸克模型(CQM),研究半轻衰变过程BS→DSJ(3040)l.认为DSJ(3040)是由c和珋s组成的激发态,它的自旋-宇称为JP=1+,sl=3/2,属于T类型的双重态(1+,2+).理论计算得到了数值结果,其分支比为0.9%~2.7%,这对最终确定DSJ(3040)的性质、检验CQM模型的合理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从椭球衰变模型出发,通过研究对称碰撞系统特性,进而讨论横-纵相空间的对称性.在成功分析SPS能区的Pb Pb固定靶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RHIC能区的核-核对撞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8.
天体都是极化的,我们的总星系存在于一个具有N、S极的宇宙轴上。总星系是一个发育宇宙,推论在其两极必有供其发育的胚体及收纳发育完结后物质的宇宙结构。总星系内的星系有数量,又有每个星系群所占有的范围,故总星系是一个有限的局部宇宙。推论一个宇宙轴的N、S极必然相吻合形成一个载有以千亿计局部宇宙的宇宙链,而宇宙链是无数的,因而解释了宇宙的有限和无限。宇宙发育,归根结底就是恒星胚(中子星)的原子胚(胚中子)蜕变为恒星氢成为恒星,然后恒星氢蜕变为核子并聚合为各种元素。元素及其络合物聚集到一定当量抛射出去即为行星、卫星等天体。释出的光子不断作为能量的载体与物质相作用,逐步衰老增加波长。当光子波长达到107厘米以上,为所有物体拒收,只能反射到太空,作为空间充体和载体把空间支撑起来。所以天体和空间都是天体胚发育孪生的。  相似文献   
119.
基于BOSS软件框架,利用BESⅢ合作组产生的106M单举ψ(3686)事例,研究了在BESⅢ上实验测量C宇称破坏过程J/ψ→γФ可达到的实验精度.在无信号事例的单举ψ(3686)样本中,在90%置信水平下设定了该过程观测事例数的上限,并计算得到BF(J/ψ→γФ)的上限为6.1×10-7.研究结果表明在BESⅢ计划采集的实验数据样本下,该C宇称破坏过程的实验测量精度可达到10-7量级.  相似文献   
120.
基于新的全息AdS/QCDρ介子分布振幅,利用完整QCD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ρ半轻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并与以前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计算及最新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整体上与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符合的更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D→ρlν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D+→ρ0l+ν、D0→ρ-l+ν的衰变宽度并结合分值比的最新实验测量值抽取了CKM矩阵元Vcd.利用D0→ρ-l+ν过程抽取的CKM矩阵元与当前世界平均值符合的很好,D+→ρ0l+ν对应的结果也在误差范围内与世界平均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