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82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328篇
教育与普及   2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8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661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是苄基氯制备工艺技术分析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建立甲氯噻嗪中甲醇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采用2.1米不锈钢拄,内径3mm,内装二乙烯苯一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O.25~0.32mm)为固定相,柱温125℃,FID检测器,温度:200℃。以外标法测定甲氯噻嗪中的甲醇的残留量。结果在50~500μ/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5,平均回收率98.7%(n=6)RSD为5.6%。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PVC树脂为原料,采用两个恒温段的程序升温方法加热脱氯制备PVC沥青,并通过空气预氧化法,对所制备的PVC沥青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VC树脂在流速为100 mL/min氮气气氛中,以10℃/min速率程序升温至270℃,恒温脱氯150 min后再程序升温至410℃并恒温芳化120 min,可以制备出脱氯率和得率均较高的PVC沥青.该PVC沥青在300℃温度下,采用空气预氧化法预氧化120min,可获得增重率约为11%,氧化交联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的预氧化PVC沥青.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VC沥青在预氧化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氧化脱氢、脱水、CO2缩聚交联反应,使沥青形成耐热型的氧桥结构,从而达到预氧化目的.  相似文献   
6.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当今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主要包括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以及一体化氧化沟。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报道微量Zn~(2+)在电解还原铕(Ⅲ)离子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阴极中含Zn~(2+)时,铕(Ⅲ)离子将缩短到达定量还原的时间,用循环伏安法监控电极过程的结果表明:电极过程是准一级的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介绍直接还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直接还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结合议题组过去的研究及最新的实验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