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9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3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7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在广义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引入广义转动刚度系数的概念,建立广义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的联合法,求解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首先,在所有未知转角位移刚节点处施加刚臂,计算得到杆端的固端弯矩,释放尽量多的结点,计算得到未分配结点处的不平衡力矩;然后,以未分配结点处的转角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再利用广义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到广义转动刚度系数;最后,求解计算典型方程,利用叠加法绘制最终弯矩图.以多跨连续梁和多层框架作为算例,演示联合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并对比分析矩阵位移法、联合法和分层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联合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3.
大功率调速型液力偶合器通过改变工作腔内的充液量来调整其输出力矩和输出转速从而满足工作机的匹配要求,是一种理想的节能调速产品,目前在电力、冶金、矿山、化工、煤炭、建材、石油等行业的风机水泵调速节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所节约的电能已达几亿度, 相似文献
854.
正一、引言在稀土永磁电机应用中,由于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居里温度较低,温度系数较高,因而在高温使用时磁损失较大。早期在小容量的PMSM设计中,转子温升问题并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定子齿槽效应、绕组磁动势的非正弦分布和绕组中的谐波电流所产生的谐波磁动势也会在转子永磁体、转子轭和绑扎永磁体的金属护套中引起涡流损耗。通常情况下,与定子的铜损和铁损相比,转子涡流损耗很小,所以很少有人研究转子涡流损耗对转子永磁体的影响。永磁体内是存在涡流的,并且随着电机功率的提高,永磁体的体积变大,加之转子散热差,该损耗会引起较高温升,在极 相似文献
855.
有限元软件的实体单元因没有转动自由度,所以没有力矩输入输出功能。为解决实体模型力矩的输出,从后处理节点载荷结果数据出发,给出了三维实体模型力矩计算的原理和ANSYS中力矩输出的方法,扩大了实体模型的数据输出,提高了分析人员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856.
控制工程理论的数学基础往往是专业课所忽略的.在拉氏变换、分式展开、劳斯表、离散化微分等公式中补充和强调了相应的数学基础,建立了不能求得传递函数的弹簧-质点-干摩擦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转子系统的黏性力矩阻尼系数命名.研究易化了该学科的理论. 相似文献
857.
858.
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驱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通过磁场分析,以系统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之一的NS(电磁体左极表示为N,右极为S)为例,对电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了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推导,建立了系统驱动力矩计算模型;以Matlab为平台对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的驱动力矩计算模型进行解析求解,并应用ANSYS软件对系统的驱动力矩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线圈通电电流和永磁体磁化强度,减小电磁体和永磁体间耦合距离,将电磁体和永磁体的相对位置沿y方向两侧(左侧或右侧) 置于5~10 mm范围内等方法,可提高系统的驱动力矩. 相似文献
859.
860.
为实现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智能化控制,以流过励磁线圈的电流为基准划分了制动力矩档位,提出了以可控硅导电角为控制对象的制动力矩控制方法.分析了励磁线圈驱动电路及可控硅导电角触发电路,并基于可控硅导电角时序图,推导了各种档位下可控硅导电角的计算公式及低车速时最高档位判别公式,为实现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自励式缓速器可基本上实现制动力矩控制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