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7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实践形式。在当代科学认识体系中,既存在着一个相对自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领,同时还存在一个相对自主发展的实验研究纲领,理论和实践具有同等的地位。因此,自然辩证法教学不仅要重视对科学的理性本质的研究,同时要重视对科学的实践本性的探索,从而实现从当前的理论优位走向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2.
对当代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本文试图通过扩展和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论证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优于资本主义的最先进、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它将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在同资本主义的并存和竞争中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9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体现了邓小平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体现了他的实践观点,生产力观点和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994.
意义的传达,靠语言,人们必须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思想,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万事万物的显现,世界就变得漆黑一团。而语言在传达意义的同时又遮蔽了许多东西,无法完全表达清楚事物的本相和最元初意义。怎样突破语言的遮蔽、使事物完全澄明于人的面前,禅与文学正好代表了两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一、要将对“科教兴国”的认识从工具 理性层面推向价值理性层面, 从转变态度层面推向增强能力层面 “科教兴国”作为一种已经在社会上下形成共识的思想和观念,已经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演化为具体的工作制度和政策。其被社会广泛认识和实践,对于我国教育的实质性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然而,由于社会整体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对科教意义认识的渐进性,以及我国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教育自身观念更新的缓慢性,因而在具体的科教兴国活动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在对科教兴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96.
科学的历史经验及其本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9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首先应认清作文的目标、本质.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位,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快乐教学,从而写出内心情感与见解的活动.  相似文献   
998.
审视元意义上的学与本源意义上的学形态,只有“生活经验版”与“心灵经验版”两个版本源学的终极本质是心灵性的,学 的“生活经验版”可以通过心态转换,使物理世界转换成心理世界,最终融入“心灵经验版”,对两上版本的本体论追问必然催生 学观。  相似文献   
999.
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深化的。发展生产与共同富裕是这一深化的最终结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的回答。它提出了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全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作为对传统反叛的“新小说”在表象上虽然关注物质,实际上更关注在物质表象下人的无奈与无助,这可看作是向人生存境遇沉思的过渡。昆德拉的“存在沉思说”,则体现了对人及其世界可能性的深刻思索,最终将小说本体放逐于人与他的世界假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