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8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泰山石刻的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石刻记录了古往今来旅游者的游踪和心迹,是一部展开的泰山游览史,成为泰山景观的精华。泰山石刻对旅游者的吸引是综合的,其旅游价值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42.
科学发现的重要动力之一:科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美学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等具体的感性上的美。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学之美 ,大多数人则不易感受到。这是因为科学之美与艺术美仍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美。从美学的角度来分 ,美有两个特征显著的不同层次。一个是事物以其外在的感性形式所呈现的美 ,这种美是外在的、易感受到的 ,如美的自然景色 ,美的音乐 ,美的雕塑、绘画、建筑物 ,以其形象、声音、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 ,唤起那些观赏者主体内心中的和谐共鸣 ,产生美的享受。第二个是事物以其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而具有的理性美 ,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美 ,它虽然要通过感官接受…  相似文献   
43.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以美学、人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整合来关注民族文化的新兴学科,目的是建构与西方学理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试从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存在、研究方法拓展及其功用价值来讨论这门新兴学科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4.
席勒美学始终表现着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行动之间的矛盾。他的美学思想中互相矛盾的两极,实际上是互相限定、互相补充的。作为精神自由而存在的审美活动,与对象是互相观照的关系,而不是欲学求的关系。只有将审美对象作为“活的形象”,人才可能是自由的。席勒美学的指向,是一个审美的社会的实现,而不是审美主体自我心性的愉悦的实现。席勒之后,西方美学发展中从现实退回到内心的理论是对席勒美学思想的误读。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一味地向内心收缩,距离席勒的出发点越走越远。而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代主义美学的修正,不过是又走到了席勒的终点。  相似文献   
45.
《民俗审美学》以中华民俗审美属性、审美特征、审美鉴赏为其学科体系的三维基点,对“民俗审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新的构架和营建。该书为我们感悟和把握民俗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师范中文专业美学课程,要面向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师范学生感受、把握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的能力。这是师范教育“师范性”的现实规定,也是师范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此为论题,具体阐述了师范美学与中学语文美育的关系、师范美学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中学语文教材美质的量化分析三个问题,力求为师范美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7.
书法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充分认识其创作中的审美内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意在笔前”、“意在笔中”、“笔绝意在”三个方面关于“意”的美学内蕴的初步阐述,有助于我们提高书法创作的审美能力,从而正确把握“意”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8.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49.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0.
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文艺美学的基本问题。就艺术创作来说 ,艺术源于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 ,但这一过程绝非传统的再现 /表现理论那样简单。在当代文化视野和理论背景上 ,揭示艺术与现实之间源构关系的真实存在 ,将有利于避免固有的美学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在艺术的本体及创作等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