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原油粘度对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油黏度是影响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剖析原油黏度对该类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以QX+Y油藏为基础,分析了原油黏度分布特征和差异,并依据原油黏度区域分布特点,平面分单元,纵向分层系,对黏度区域进行了划分,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黏度区域的开发特征,研究了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规律的影响,以及原油黏度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机理,为水平井措施挖潜、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综合采用多种工艺措施能降低高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改善该类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02.
考察了石油磺酸盐、聚合物及矿化度对与碱反应后的原油模拟油油水界面剪切黏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3种凶素共存时对油水界而剪切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使与碱反应后的模拟油油水界面剪切黏度降低,而聚合物的存在则使油水界面剪切黏度显著上升;降低矿化度有助于界面剪切黏度的上升,但其上升的程度比聚合物的要小得多;3种因素共存时,聚合物为非常显著性影响因子,矿化度及石油磺酸盐为非显著性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03.
采用光谱法表征了未知组成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1H-NMR确定其主要序列结构和各种单体的聚合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将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确定其聚合度。将所述方法用于九种黏度指数改进剂样品的综合分析:1#~8#样品的化学组成为乙丙共聚物,序列结构以EEE、PEP、EPE和PEE结构为主,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2000~120000之间,多分散性在1.90~2.90之间,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聚合度;9#样品为乙丙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共混物,序列结构以(PE)n为主,两种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969和103383,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两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单体平均聚合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404.
电共轭液是一种智能液体,当两电极接上直流高压,电极之间将形成非均匀电场,在非均匀电场的作用下,电共轭液从阳极流向阴极,产生射流。但是驱动电压过高,限制了它的应用。介绍了电共轭液的制备方法,它是由分子末端带烷基的酯类化合物、含5~10个碳原子的烃基化合物以及添加剂组成;它在25℃的动力黏度在2.5×10-4~7.5·10-1Pa·s之间变化;导电率在5.5×10-10~2.0×10-6S/m之间变化,性质稳定、均匀、较低大幅度地降低了驱动电压,其驱动电压在4~5.5 kV,腐蚀程度小于0.046 mg/cm2,可用于多种领域,特别是仿生微手指、人工肌肉、液态陀螺仪等。  相似文献   
405.
在对14种制冷剂(R152a、R123、R141b、R11、R12、R125、R22、R32、R143a、R227ea、R236ea、R236fa、R245ca、R245fa)的液相黏度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将摩擦理论与工程上常用的PR方程相结合,建立了这14种制冷剂的液相黏度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模型中的各系数.结果表明,在拟合范围内,这14种制冷剂的稀薄气体黏度计算值与文献值的绝对平均偏差在1%以内,各制冷剂液相黏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绝对平均偏差在0.31%~1.92%之间,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06.
交联和乙酰化改性对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交联和乙酰化改性对淀粉性质的影响,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对交联淀粉、乙酰化淀粉及交联乙酰化淀粉的糊的性质进行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淀粉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交联改性后,糊的热糊稳定性增强,但透明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没有明显改善;乙酰化改性降低了淀粉的起糊温度,改善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热糊稳定性较差;交联乙酰化复合改性能降低淀粉的起糊温度,提高淀粉糊的热糊稳定性、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7.
根据聚合物驱油的机理,建立一种毛细管物理模型,它可以模拟油层的岩心,应用自行研制出的动态毛细管流变仪,可以在振动条件下测定聚丙烯酰胺(PMA)水溶液流经毛细管物理模型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振动的振幅(A)和频率(f)对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平均动态表观黏度(-ηa)有很大的影响。低浓度的PAM水溶液随着振幅的增加其平均动态表观黏度也增加,而高浓度的PAM水溶液的平均动态表观黏度随着振幅的增加反而降低。高浓度和低浓度的PAM水溶液的平均表观黏度都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为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8.
针对传统的(NBO/T)比值计算方法在熔渣黏度预报上的不足,研究氧化物对熔渣聚合度的影响规律,修正了(NBO/T)比值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反映了黏度随(NBO/T)比值变化的基本趋势.提出了一个基于修正的(NBO/T)比值的黏度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报了CaO-SiO2-Al2O3三元系、高炉渣CaO-SiO2-MgO-Al2O3四元系和CaO-SiO2-Al2O3-RO(R2O)体系的黏度值,预报效果比传统的Urbain模型和修改后的Iida模型要好.该模型能有效预报CaO-SiO2-MgO-Al2O3-R2O(K2O或Na2O)体系黏度值.  相似文献   
409.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纤维素醚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黏度和动态力学测试方法,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与羧甲基纤维素(CMC)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种纤维素醚按不同质量比例复配水溶液的表观黏度、流变性及动态力学参数的变化,分析离子/非离子型纤维素醚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EC/CMC复配体系可以形成协同增黏效应并且降低触变性,提高溶液微观结构稳定性.协同作用在m(HEC)∶m(CMC)接近1∶1时趋于明显;当m(HEC)∶m(CMC)为2∶1时,可部分形成共用电子域效应;当m(HEC)∶m(CMC)为1∶2时,组分间协同作用较弱,溶液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10.
针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所制得的生物油黏度高、酸度高、含氧量高和水分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油品质提升方法--乳化生物油/生物柴油.通过改变不同的反应条件发现,过高的乳化剂浓度会导致合并、结块,影响效果,过低则使乳化液不稳定;较高的搅拌强度会产生较稳定的乳化液;过长的反应时间将会导致乳化剂脱离生物油/生物柴油的表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工况为乳化剂体积分数4 %,原始生物油/生物柴油体积比4 ∶ 6,搅拌强度为1200r/min,乳化温度30℃和混合时间15min.另外,对乳化燃料的含水量、黏度、分子量和酸度等物性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生物油相比,这些性质均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