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强风化膨胀性围岩地质成因复杂,隧道施工位移变形大,初支极易发生破坏,严重时可发生坍塌,根据围岩的特点,介绍相应的设计预防措施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4个新近纪红黏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和化石动物群时间序列进行区域对比。结果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沉积以来发生了5次大的气候事件,气候事件的分界线在粒度、磁化率年龄曲线上特征明显,反映的气候特点与化石动物群演替性质完全一致。结论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古气候演化过程的气候事件均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的发展相联系。时间上,南北气候演化事件基本同步;空间上,北部较南部地区变化剧烈。5次气候事件从下到上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湿润、干旱与湿润交替、干旱的气候演化特征;相应动物群生态类型表现为草原-疏林草原、草原为主的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与森林交替到草原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23.
以无机黏土作为交联剂制备了新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水凝胶(PNIPA/Clay),对其结构、温度敏感性和消溶胀行为等进行了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TFM)和扫描电镜(SEM)表明,无机黏土被剥离成纳米尺寸的片层,均匀分散在凝胶网络中,起交联荆的作用.PNIPA/Clay纳米复合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温敏特性,在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附近其溶胀度发生突变,但溶胀度下降幅度却随黏土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交联剂用量对PNIPA/Clay水凝胶和传统PNIPA水凝胶消溶胀速率的影响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机黏土含量越少,PNIPA/Clay水凝胶的消溶胀速率越快,而传统PNIPA水凝胶的消溶胀速率却随着化学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4.
古耀州瓷胎起源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窑瓷胎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这批时间跨越800多年,瓷器釉色迥然不同,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的胎,有着长期稳定的、集中的原料产地。不同时代的胎料产地关系密切,相距较近。但是彼此之间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唐、五代时期的胎料产地更为接近一些,宋、金代时期胎料产地较为集中且有别于唐代。耀州窑唐三彩的胎料产地和唐代耀州瓷胎的原料产地相同。  相似文献   
25.
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国东  徐胜  郎煜华  孟自芳 《科学通报》2002,47(24):1889-1893
Moessbauer谱和ICP-AES测试结果显示,在日本第三系地层型滑坡剖面上,铁的化学种以及全铁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与其围岩相比,滑坡面黏土中相对高含量的低价铁以及黄铁矿的存在指示滑动带内以较强的还原条件为特征,随着滑坡的发生和发展,滑坡面内聚集了不同规模的黏土层,由于其柔性并富含水分,极易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滑坡活动。  相似文献   
26.
黏土矿物以其示踪洋流变化和揭示物源区陆地同时期气候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在南海东亚季风演化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珠江作为南海北部陆源物质输入的重要河流之一, 以往的研究还没有开展过详细的黏土矿物学工作. 运用X射线衍射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珠江流域盆地(包括珠江主流、各支流和珠江口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合. 结果显示, 珠江流域盆地黏土矿物组合主要由高岭石(35%~65%)、绿泥石(20%~35%)和伊利石(12%~42%)组成, 蒙脱石含量一般小于5%, 区域分布上不具明显的差异性. 但是, 从珠江流域盆地到南海北部, 高岭石含量持续降低, 蒙脱石含量持续上升, 伊利石含量也不断上升, 伊利石化学指数递减, 伊利石结晶度增强, 这些特征都表明珠江流域盆地对南海北部黏土矿物的贡献主要是高岭石, 其次是伊利石和绿泥石, 基本不提供蒙脱石. 研究认为, 珠江对南海北部陆缘的黏土矿物贡献率最多为72%, 而对北部陆坡的贡献率最多仅为15%. 无论是冰期还是间冰期时期, 高岭石都指示了珠江流域的机械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27.
湘江两岸广泛分布着老黏土,为了在该地区能有效利用老黏土地基的高承载力,编制相关规范,节约工程造价,通过原位测试、直剪试验和力学指标查表等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分别建立本地区承载力的理论值、原位测试值与力学指标确定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图2,表5,参5.  相似文献   
28.
以江西省南昌市典型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侧限条件和试样含水率实施竖向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各侧限工况下红黏土强度和变形特征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侧限、单面、邻面和对面侧限状态的应力-应力关系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压密和弹性变形阶段;(2)非线性强化阶段;(3)软化阶段;(4)稳态流变阶段。抗压强度、残余强度、峰值应变都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而三面和四面侧限条件下红黏土抗压强度整体上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在竖向压缩下,裂纹扩展、贯通,形成宏观纵向裂缝,呈现出明显的劈裂破坏特征。含水率一定时,红黏土峰值强度在各侧限条件的大小关系是:单面侧限无侧限邻面侧限对面侧限三面侧限四面侧限。  相似文献   
29.
为揭示川西地区红黏土的非饱和特性,本文分别取不同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重塑土,进行了Geo-experts自平衡压力板试验和滤纸法试验。试验发现,脱湿与吸湿曲线闭合而成的滞回圈形状受孔隙比影响较大,其面积随孔隙比减小而减小。分析数据,认为Feng-Fredlund模型能较好的反应土样的非饱和特性,但残余含水率θr和拟合参数b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并非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受颗粒级配影响,对不同黏粒含量土样的试验结果将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两个参量引入模型进行拟合,探讨两者对SWCC曲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脱湿过程中参数a和b均对Cc较敏感,但吸湿过程中,a对Cu较敏感。  相似文献   
30.
红黏土边坡破坏面形状并非圆弧面、参数选取不合理、对雨水入渗考虑不够充分是当前红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传统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不太可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了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路堤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工程算例验证。结果显示,干湿循环和红黏土边坡损坏特征有关。土体强度、水压等物理指标的下降均导致稳定性降低。建议将边坡分为三层,裂缝较多层、裂缝一般层、裂缝较少层来进行稳定性分析,各个范围层采用不同强度指标。提出了基于复合滑动面(折线-圆弧)红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工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