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04篇
教育与普及   2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12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溶性大豆多糖-铁( Ⅲ) 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水溶性大豆多糖-铁( Ⅲ) 配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建立数学模型来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在最佳工艺条件,即反应时间1.47 h、温度69.8℃、pH8.89、水溶性大豆多糖/柠檬酸三钠质量比1.92 ∶ 1 下,含铁量的模型预测值为31.94%,而对应的实测值为30.65%,说明所建立的水溶性大豆多糖- 铁( Ⅲ) 响应面模型可以用于指导大豆多糖-铁( Ⅲ) 的制备; 水溶性大豆多糖( SSPS) 与铁( Ⅲ) 发生了配合反应,铁以β-FeOOH 结构聚合成铁核,SSPS 以羧基与铁核配合后得到水溶性大豆多糖-铁( Ⅲ) 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2.
以硝酸铁为铁源,采用阳极氧化法一步合成Fe3+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测定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高度致密,规整有序的纳米管阵列垂直生长在钛基底表...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FeMg氧化物纳米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样品形貌,考察亚甲基蓝催化剂与H2O2的协同降解作用.采用稳态近似法研究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oFeMg氧化物纳米晶和H2O2组成的Fenton反应体系可有效降解亚甲基蓝,当催化剂和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0.8g/L和2mmol/L,初始pH≈7.15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95%;与传统的Fenton反应体系相比,溶出铁的质量浓度降低为0.2mg/L;Fenton反应是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其反应可近似为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明动态氧化条件下含钛高炉熔渣中金属铁的聚集、长大及沉降行为,通过高温氧化实验研究氧化时间、空气搅拌强度和纯氧氧化对金属铁沉降的影响.此外,还研究动态氧化过程中熔渣的温度与黏度变化情况,计算金属铁在熔渣中的沉降速度.实验室与1200 kg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向熔渣鼓入氧化性气体,低价钛化合物减少,熔渣温度升高,黏度减低,促进金属铁聚集、长大和沉降分离.氧化时间过长,熔渣中(FeO)与低价钛化合物基本消失,金属铁回收率下降.氧化终点的判断应以保留一定含量(FeO)与低价钛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复分解法制备出新型Dawson结构磷钨酸铁催化剂(FeH3P2W18O62·nH2O),并采用FT-IR、UV-Vis、SEM、EDS、Py-IR和NH3-TPD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此催化剂在催化1,4-丁二醇液相脱水环化法合成四氢呋喃(THF)反应中的催化活性.FT-IR、UV-Vis及EDS表征结果表明自制磷钨酸铁催化剂具有Dawson结构.Py-IR及NH3-TPD测试结果显示:FeH3P2W18O62·nH2O同时具有Br?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Fe3+离子取代使H6P2W18O62·nH2O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强酸中心的酸强度增大,且Lewis酸比例增大.SEM照片可观察到自制磷钨酸铁呈球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w(FeH3P2W18O62·nH2O)=2.3%(基于反应物质量),反应温度为185℃,反应时间为40 min,THF收率为94.1%.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5次使用时收率达78.5%.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对等离子氮化处理前后铁的耐腐蚀性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极化试验后样品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等离子氮化处理后的样品的蚀孔数量少,其腐蚀程度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腐蚀机理.结果证实,等离子氮化处理后铁的耐腐蚀性能得以改善,归因于材料表面形成的铁氮及铁氧结合层.  相似文献   
107.
淡化海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的铁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常规地表水源切换为淡化海水对既有供水管网水质铁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研究。选取中国市政管网系统中常用的灰口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利用实验室制作的管段模拟反应器,分析不同氯离子质量浓度的淡化海水对两种管材管段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管网铁释放量与淡化海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氯离子质量浓度从50mg/L增加至240mg/L,8h滞留水的总铁释放量最大增加灰口铸铁管约8.00mg/L,球墨铸铁管约0.40mg/L。供水管网内部腐蚀产物特性与管材密切相关,因而不同管材应对水质变化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淡化海水由于其水质不稳定,具有强侵蚀性,进入灰口铸铁管的供水管网前,需与常规水源水勾兑使用,严格控制淡化海水的氯离子质量浓度,以免引发严重的管网\"黄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检测铁冬青(Ilex rotunda)雌株和雄株开花进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差异和动态,观察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行为,明确铁冬青传粉系统特性,探究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对传粉昆虫行为的潜在影响,为提高铁冬青授粉效率及其观赏利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铁冬青大蕾期、初绽期、盛开期、末花期4个阶段花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观测法,记录传粉昆虫的种类、访问频次,分析昆虫的访花行为及访花频率变化规律。【结果】①铁冬青花期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雌花检测出19种,雄花检测出21种。②挥发性成分中,β-石竹烯等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降低,在盛花期达到峰值。末花期主成分的含量占比普遍降低,醇类、烷烃类的占比有所上升,伴随出现罗勒烯等多种新化合物。③铁冬青的授粉昆虫较为单一,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雌株与雄株的访问高峰期高度重叠,中华蜜蜂更倾向于访问雄花,其访花频率的变化趋势与β-石竹烯含量变化规律一致。【结论】推测β-石竹烯可能作为一种信息物质吸引中华蜜蜂进行授粉;利用中华蜜蜂“集中式”的访花模式,集中且合理搭配栽植铁冬青雌雄株,配合花期一致、雄株花量大的规律,可有效提高提冬青的授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9.
金学连  何霄  贾海博  赵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26):11131-11139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皮肌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为皮肌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筛选出关于皮肌炎的数据集,应用R语言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得到皮肌炎的261个差异基因并与FerrDb数据库中的铁死亡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5个皮肌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使用基因本体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途径显示它的作用可能和炎症、铁死亡、氧化应激和凋亡等相关,基于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Cytoscape里的算法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皮肌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通过基因表达和受体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确定了4个诊断基因TIMP1、HMOX1、TFRC、CDK1A作为皮肌炎诊断及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皮肌炎的铁死亡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并评估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提前预测其疾病进展和生存情况.本研究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收集食管癌相关基因和临床数据,筛选与预后相关的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基因,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发构建食管癌预后风险模型,最终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ESCA队列中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不同风险组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训练队列中低风险组的生存明显优于高风险组(P<0.05).训练队列中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患者相比有更多CD4+T细胞,低风险组中CD8A、GZMB、PRF1的表达水平高于高风险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基于焦亡和铁死亡基因组学所构建的ESCA预后模型可为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