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6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01.
吐温60强化酶法-微波提取墨旱莲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吐温60强化酶法-微波提取墨旱莲总黄酮,选取纤维素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吐温60质量浓度、微波提取时间进行六因子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优条件,将优化后的提取结果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00 g/L、酶解温度54℃、酶解时间90 min、料液比21 mL/g、吐温60质量浓度2.4 g/L、微波提取时间142 s;在最优条件下测得墨旱莲黄酮得率为1.38%。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吐温60强化酶法-微波节能高效。  相似文献   
202.
在60℃条件下,分别采用水、不同浓度的醇和丙酮提取紫萁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比较提取液中黄酮的含量,得出最佳提取方法是丙酮法。对丙酮法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条件。考虑乙醇法和丙酮法黄酮得率差异不大,且乙醇成本低、易操作,比丙酮安全,故对乙醇提取法亦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丙酮法的最佳条件:丙酮浓度为50%、固液比1:120、水浴温度70℃;乙醇法的最佳条件:水浴温度90℃、乙醇浓度为50%、固液比1:120。  相似文献   
20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Fenton反应测定了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为23.66mg/g,样品回收率为90%~94%.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悬钩子木药效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4.
【目的】青钱柳是多功能树种,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叶色青钱柳叶片色素、黄酮和单宁两类多酚含量及其光合特性的差异,为青钱柳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季节动态分别采集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新叶和成熟叶,测定其花色素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单宁和黄酮含量,定期测定4种类型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叶间的差异。【结果】红叶青钱柳的新叶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叶(P<0.05),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成熟叶片(P<0.05);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成熟叶片中的黄酮和单宁含量在多数采样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在秋季,红叶青钱柳成熟叶片的单宁含量显著高于绿叶青钱柳的成熟叶片(P<0.05);由于红叶青钱柳的新叶积累高花色素苷含量而使总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其Pn与绿叶青钱柳的新叶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成熟叶片的Pn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较高浓度的花色素苷是红叶青钱柳新叶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叶中单宁与黄酮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红叶青钱柳新叶阶段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但在成熟叶阶段与绿叶青钱柳无显著差异(P> 0.05)。因此,红叶这一表型性状可为青钱柳药用优良单株的筛选提供一定参考,红叶青钱柳在7—8月叶片仍保持较高花色素苷含量而呈现红色,比绿叶青钱柳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5.
元宝枫叶黄酮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枫叶黄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用LPS刺激BV-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枫叶黄酮(5,10,15μmol/L)对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炎性信号蛋白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枫叶黄酮在翻译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iNOS和COX-2,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与炎性信号蛋白NF-κB的上调.上述结果表明枫叶黄酮可通过调控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6.
广西山豆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山豆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1),红车轴草苷(trifolirhizin 2),苷草素(liquiritigenin 3),7,4'-二羟基黄酮(7,4'-di...  相似文献   
207.
利用响应面法确定竹叶中黄酮最佳提取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RSA中Plackett Burman设计,得出竹叶黄酮最佳浸提条件为:总浸提时间6h,乙醇浓度64%,pH值10.5,浸提温度80℃,料液比1∶30,浸提2次。  相似文献   
208.
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研究陈俊杰,李裕林(厦门大学化学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最普通的成分之一,是色原烷或色原酮的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并可根据中间吡喃环的不同氧化水平和两侧A、B环上连接的各种取代基...  相似文献   
209.
几种萘黄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取代的β-羰基酯与α-(或β-)萘酚直接反应生成黄酮化合物,改进了前人的反应条件和操作。发现羰基酯上带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反应不易控制。由α-萘酚得到的黄酮显荧光,而由β-萘酚生成的黄酮不显荧光  相似文献   
210.
观察不同月龄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中药有效部位淫羊藿黄酮对10月龄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APP、BACE的表达及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生成及含量的影响.用药组小鼠自4月龄开始灌胃给予淫羊藿黄酮小(0.03 g·kg-1/d)、大剂量(0.1 g·kg-1/d)6个月至10月龄,正常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以同样方式灌胃给予蒸馏水.应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方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CA1区及皮层中APP、BACE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测定海马中不溶性Aβ1-42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PP转基因小鼠在4月龄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在水迷宫实验中,比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小鼠潜伏期延长28%(p<0.05).增龄至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水迷宫潜伏期及游泳距离与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分别加大为40%(p<0.01)和35%(p<0.05),物体识别实验中分辨指数的差异为61%(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相比,10月龄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及皮层中APP和BACE的表达明显增加,海马中Aβ1-42的含量明显升高.淫羊藿黄酮大剂量可明显改善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Morris水迷宫作业成绩,提高模型鼠物体识别能力,明显减少APP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和皮层APP及BACE的表达,降低海马Aβ1-42的含量.提示淫羊藿黄酮能改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减少Aβ经由淀粉源途径生成及含量,对防治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