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2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20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天津塘沽驴驹河海岸带海水和沉积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津塘沽区驴驹河海岸带5个海水样品和16个沉积物样品的采样分析,对该区的海水和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域主要受到了油类和重金属汞(Hg)的污染,其中油类和汞的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698和6.64;砷(As)和石油烃是沉积物的主要污染物,砷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04,石油烃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111。研究成果为该区进一步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对福州西湖两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垂向不同形态磷进行分级提取分析.结果表明:1#样品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830μg/g左右,垂向各层总磷呈“S”状分布;2#样品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700μg/g左右,垂向各层总磷呈“7”状分布.两个柱状沉积物垂向各层均以无机磷为主,占总磷含量的80%~90%,其中铁磷含量远远高于铝磷和钙磷的含量,占总磷量的50%~60%.两个柱状沉积物垂向各层中闭蓄态磷含量很低,说明沉积物中自然来源的磷很少,主要以人为输入为主,垂向各层磷形态和含量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人为输入磷的污染.  相似文献   
23.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24.
建立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美国佛罗里达、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荷兰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的最新资料,综述了建立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方法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用于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的两种方法-基于生物效应数据库的响应型阈值法(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和基于分配模型的相平衡分配法。  相似文献   
25.
黄河大柳树枢纽供水区生态绿洲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中的黄河大柳树枢纽供水区,即宁、蒙、陕、甘干旱风沙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通过建设800O~13300km^2生态绿洲并将其作为生态移民基地,将减轻非绿洲区人口超载压力,为实施旱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工程和天然草场封育工程创造条件,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时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汾河太原段河床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其升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在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存在形态主要以难溶残余态存在,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4.20%,53.06%;(2)在静态吸附实验中,河床沉积物对铬铜的吸附性能很强,且随pH的升高而略有增加,2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终点,pH=5时,残留量仅为[Cu^2 ]=4μg/g、[Cr^6 ]=11μg/g,随pH的升高和净度的增加而减小,但[Cr^6 ]、[Cu^2 ]升迁释放量很小,仅占总量的1.1%-0.9%和4.3%-1.9%;(3)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升迁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8.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应加强对因气候、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河道变形作用以及长江与古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应加强对陆架泥质沉积物的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9.
BP网络应用于黄河水质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黄河兰州段水质指标浓度时间序列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DO、COD、氨氮、重金属离子等l0项指标作为输出参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中的Levenberg—Marguardt优化算法对学习样本优化建模,将优化好的网络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BP网络可以很好地用于黄河水质指标值及水质类别的预测。  相似文献   
30.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我国海洋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海洋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参考近50篇相关文献,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河口海区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水和海洋大气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基本上反映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化学分析领域的最新应用,并阐明了独到的见解.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