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爱德华·埃斯特林·卡明斯(e.e.cummings)的后期诗集《95首诗》,按照自然季节更替编排,呈现了秋天、冬天和春天的自然景象。通过这些季节意象的描绘,卡明斯不但让读者领略到自然中不同季节的美,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季节的更替与人的生死轮回形成平行的两个自然循环。人不但要享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要懂得欣赏秋天的孤独和冬天的寂静;既要享受人生中美好的一面,也要懂得欣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72.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经典短篇小说之一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瑚,是美国作家威廉姆·福克纳的扛鼎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和推崇。学界对该文本的内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读。但仍存在着新的研究空间。本文从“魔鬼情人”原型意象角度解读《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探讨爱米莉为了爱情的“玫瑰”而做出怪异凶残行为的深层原因,以表达对南方没落贵族女子爱米莉命运不济和爱情不幸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3.
在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中,梦意象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丰富多彩的梦意象进行解读,体会到词人在梦中的喜乐和梦醒之后的悲苦.由梦这个意象揭示出词人具有惊弓之鸟般的惧怕、不可断绝的愁绪以及可怜人犹自怜的心态.  相似文献   
74.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75.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常常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死记硬背,丝毫不能体会诗词中蕴藏的情感,更谈不上品味其意境美。作为师者的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诗意栖居在古诗词课堂。  相似文献   
76.
一部作品阐释的空间越广,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阐释的过程也是从简单的认识论上升到本体论的过程。古往今来,人们对《离骚》的阐释已超出它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以现代阐释学的观点来梳理《离骚》的解读情况,我们会发现《离骚》的题名、结构层次、主要意象和文本内涵的能动性理解等几个方面都有继续阐释的空间,里面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77.
师陀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在小说作品里常常用废墟与死亡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家对此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落寞和民族生存的艰难困苦。废墟与死亡这两个文本意象作为文学符号,在师陀的小说中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78.
罗艳雪 《科技信息》2013,(6):223-223,224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英诗歌中意象的异同,以及英诗在汉译时意象是如何再现的,本论文从中英文内在的本质差别论述了如何忠实的再现英诗中的意象。据笔者观察要做到全面再现英诗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79.
意象是作者赋予某种事物以特殊的含义,以表达其深刻的内涵。在小说《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运用了天黑,夏天,动物,头发等多种意象,以表达主人公凯特在此夏天内心痛苦与迷茫的自我发现的历程。通过对小说中多种意象的分析,发现凯特最终未摆脱命运的安排,以毅然回家告终,反映了英国妇女在年老时,痛苦迷茫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80.
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自然保护的领袖,其力作《我们的国家公园》曾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我国作家张炜的散文集《我选择,我向往》蕴涵着浓郁的生态意识。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等方面分析缪尔、张炜上述作品中以"鸟"意象为载体的生态意蕴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