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405篇
教育与普及   2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8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以5个小麦杂交组合F_1为材料,采用两种培养方式,在不同碳源的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用麦芽糖取代常用培养基中的蔗糖,可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提早出愈时间,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则具有不利影响;固体培养和固体+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比较,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12.
<正> 小麦新品种豫麦13号(郑州891),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经受过不同年份各种因素的考验。该品种产量较稳,增产显著,特别是1990和1991年在重发白粉病的情况下,各地反映其亩穗数较多,穗粒数和粒重较稳,早熟,熟相好,亩产多在300-400公斤之间。它不抗白粉病,抗条锈病。凡抽穗期喷施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的麦田,植株熟相更好,粒重显著提高。我们认为,选育小麦高产稳产品种,提高产量的关键是了解品种各个生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此,笔者于1987-1991年,连续5年对豫麦13号等小麦品种进  相似文献   
213.
<正> 小麦“三合一”拌种技术,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探索小麦高产途径中,根据本地土壤养份状况和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性研究出的一项小麦增产新技术。它综合了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微肥和增产菌的优点,又加入辛硫磷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具有用工少,投资小,见效大的特点。这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它的推广应用使我县小麦产量打破了1984年以来的徘徊局面,连续几年超历史最高水平,荣获省夏粮生产先进县。从而使我县小麦产量水平由低产水平发展到中产向高产的过渡阶段。目前这项技术已被我县农民普遍采用。1991年全县种麦  相似文献   
214.
小麦根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之一,在我市随着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根病危害逐年加重,为了尽快摸清本市小麦根病发生种类,病原组成,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由小麦根病研究组对三县一区根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工作和室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摸清了病害情况。  相似文献   
215.
本文研究了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小麦个体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40个性状都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性状的稳定性不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一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他们大多又是稳定或较稳定性状,可做为早代产量选择的主要指标。这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分别属于生育期(A)、生理(B)、产量(C)和形态(D)性状群,低密度下这四个性状群与中、高密度群体产量的典范相关系数大小顺序都是B>D>A>C,生理性状群与群体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稀植下所有农艺性状对密植群体产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最终入选性状是每穗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再次证明:高产育种在保证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每穗粒重的方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216.
用外源激素脱落酸处理小麦幼苗,结果发现小麦幼苗体内的脯氨酸含量不仅随着外源脱落酸的浓度增大而增加,而且在处理的48小时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持续增加,处理48小时后,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开始减少,表明脱落酸能促进脯氨酸的合成,抑制脯氨酸的分解。  相似文献   
217.
218.
中国拟麦蝽属一新记录种(半翅目:蝽科)陈振耀黄文忠(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广州510275)(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关键词中国,新记录种,海南拟麦蝽分类号Q969.48作者于1995年7月在海南省陵水南湾自然保护区(东经110°,北纬18°23′)采得...  相似文献   
219.
田间试验表明,40%野草净水基微乳剂防除小麦田中野燕麦和阔叶杂草较单用燕麦枯和2,4-D丁酯不仅效果好,而且省工、省时,在以野燕麦和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使用剂量分别为1800g/hm2和900~1200g/hm2。  相似文献   
220.
以相转移催化法使2,3,4-三-O-酰基-1-溴-1-脱氧-α-D-葡萄糖醛酸甲酯与取代呋喃甲酸,取代苯甲酸反应,合成了八个糖酯类化合物,其中六个未见文献报道,所有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分析等所证实,并初步测定了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