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虎皮鹦鹉的声音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2)在成长的过程中,雄鸟比雌鸟的叫声更复杂,但幅度不如雌鸟的高.  相似文献   
12.
大杜鹃     
宋要强 《大自然》2014,(1):66-67
“布谷、布谷……”2012年3月,刚搬到新办公楼不久,不绝于耳的布谷鸟叫声便吸引了我.留意观察,原来是一只布谷鸟在办公楼附近的树上鸣叫. 布谷鸟因叫声而得名,中文名大杜鹃(Cuculus canorus),隶属杜鹃科杜鹃属,是重要的益鸟,主要以五毒蛾、松针枯叶蛾及其他鳞翅目幼虫为食,食量很大,也吃蝗虫、步行甲和叩头虫等.更厉害的是,其他鸟类不敢招惹的松毛虫,大杜鹃也照吃不误,对森林和农作物有很大益处,因而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  相似文献   
13.
蟋蟀的鸣叫运动是通过8对中胸肌肉束的运动来完成的.按照肌肉的机能分组,参与蟋蟀鸣叫运动的中胸肌肉束可被分为相互拮抗的升肌作用组和降肌作用组.其中的一对拮抗肌103a肌(升肌)和M103b肌(降肌)受中胸神经节的第三侧根即N3侧根的c4(N3-c4)分枝支配.采用逆行染色法。结果表明支配103a肌和103b肌的运动神经的细胞体分布于中胸神经节的背侧侧壁上,二者都有一个细胞体位于与前胸神经节相连的纵连合索基部,轴突分为3个主要分枝,树突在同侧的背侧表面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轮艉部区域出现刺耳的金属鸣叫的声音,经排查,排除了主轴和轴承等问题,判断属于螺旋桨鸣叫问题。基于此,就螺旋桨鸣叫问题的判断方法、原因、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歌唱鼠”     
刘胤 《青年科学》2011,(2):15-15
日本大阪大学科学家经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了可像鸟儿一样鸣叫的老鼠。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受这只会鸣叫的老鼠的影响,其周围原本正常的老鼠发生的“吱吱声”变少了。这意味着,交流方式可以影响整个群体,就像方言一样。  相似文献   
16.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16):68-68
黑龙江省穆棱市发生了一场"金雕复仇记"。在田地里干活的农民吴永田遭到金雕突袭,虽然他左扑右挡仍败下阵来,凶猛的金雕用爪子抓伤了他的头皮和手臂,还将他的额头撕下一块肉,露出了骨头。吴永田为这场"战争"付出了缝合40针的惨痛代价,而他担心的是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相似文献   
17.
熙章 《科学之友》2010,(5):48-48
玩过蟋蟀的小朋友都知道,雌蟋蟀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特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的程序往往是雄的唱歌,雌的寻觅。那么,雌蟋蟀是怎样找到雄蟋蟀的呢?这是一个迷惑人类很久的问题。很久以前,人们认为雌蟋蟀既哑又聋,雌蟋蟀的寻夫行为是雄蟋蟀  相似文献   
18.
在30只家鸽用电刺激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鸽脑各部(延脑除外)与呼吸和呜叫的关系.实验发现刺激QF束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和心率变慢:刺激Wulst,LPO相隔区可引起轻度呼吸抑制.刺激丘脑广大区域和中脑前部两侧也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作用.丘脑下部砚前区(A7.5-9.0.LRo.5-2.0,h4.5-7.0)和中脑内侧区域(A1.5-4.0,LR1.0-3.0,H4.0-7.0)为气促反应区.中脑鸣叫中枢集中住ICo核区,刺激该区主要引起简单的惊叫性反应,但在少数家鸽还引起了较复杂的叫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声音交流区分生物体的神经或精神状态。方法 本研究采用人工网络方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渡鸦(Corvus corax)鸣叫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意义进行分类。结果 渡鸦鸣叫分为四种:警报、飞行、乞求和歌唱。人工智能分类,可帮助我们通过动物发声情况,区分动物的精神状态。结论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渡鸦鸣叫分类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特有两栖动物大鲵的自然鸣叫和电刺激中脑诱发鸣叫进行录音,然后回放至语图仪进行窄带语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状态下的鸣叫在频率、能量和谐波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